中新網6月2日電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就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基本管理規范》兩項行業標準公開征求意見。公開征求意見稿提到,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公開募捐信息不應與商業籌款、網絡互助、個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雜,個人求助不屬于慈善募捐,平臺應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范提示和責任追溯。
民政部稱,為貫徹落實《慈善法》《公開募捐平臺服務管理辦法》,細化相關制度要求,加強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管理,提升操作層面規范化、標準化水平,維護捐贈人、受益人和慈善組織等慈善活動參與主體的合法權益,民政部組織起草了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基本技術規范》《基本管理規范》兩項行業標準,現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基本管理規范》擬規定,在慈善組織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上進行募捐的主體應是獲得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平臺應驗證慈善組織的登記證書、公開募捐資格證書。平臺不得為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個人以及拒不提供公開募捐資格證書的慈善組織,提供公開募捐信息發布服務。
同時,平臺上公開募捐信息不應與商業籌款、網絡互助、個人求助等其他信息混雜。平臺應明確告知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用戶(以下簡稱“用戶”)及社會公眾:個人求助、網絡互助不屬于慈善募捐,真實性由信息提供方負責。個人為解決自己或者家庭困難,提出發布求助信息時,平臺應有序引導個人與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對接,并加強審查甄別、設置救助上限、強化信息公開和使用反饋、做好風險防范提示和責任追溯。
此外,不得在平臺公開募捐信息頁面中插入商業廣告,不得在平臺公開募捐信息頁面以外的位置展示包含“民政部指定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等相關字樣信息。平臺不得在對外商業廣告宣傳中使用“民政部指定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臺”等相關字樣信息。
平臺宜開通在線募捐支付功能并提供技術保障,不得截留或代為接受捐贈資金,捐贈資金直接進入慈善組織的銀行賬戶或安全的第三方支付賬戶。第三方支付賬戶服務提供者應當依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規定取得《支付業務許可證》。
平臺發現慈善組織在開展公開募捐時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的,應及時向民政部門報告;民政部門發現慈善組織在使用平臺服務中涉嫌違法違規行為,要求協助調查的,平臺應予配合。
在風險管理方面,《基本管理規范》擬規定,對于被取消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接到民政部通知后,平臺應立即停止該組織所有正在進行公開募捐的公開募捐活動,配合民政等部門做好應對工作,并向及時向相關捐贈人公布情況。
平臺在了解到公開募捐活動信息存在不實或者其他危害捐贈人權益情況時,應先行暫停募捐。對出現的詐捐等違法行為,平臺應明確告知捐贈人和相關方,并通過合法有效程序解決問題。
當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事件等突發事件,需要迅速開展應急處置時,平臺應配合政府有關部門及慈善組織行動,及時有序引導開展募捐和救助活動。
在退出方面,《基本管理規范》擬規定,民政部對平臺日常運營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考核如未達標,或出現違規行為,予以約談、限期整改;對于連續2次不達標或產生重大社會影響問題的平臺,取消指定。
對于社會的投訴舉報,民政部聯合網信等部門負責組織查證;對于投訴舉報屬實、確需調整的平臺,依法責令限期整改或取消指定;涉及其他法律問題的,交有權機關依法處理。
平臺不應無故停止運營。如需階段性中止運營,應獲民政部同意,并提前30個工作日與慈善組織進行溝通,提前15個工作日對外公告。
平臺如發生業務調整、擬終止公開募捐信息發布服務,應提前30個工作日向民政部提出退出申請;平臺在退出之前,應對捐贈人、慈善組織進行妥善反饋,并移交相關材料、數據和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