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二歲的孩子,在你的眼中應該是什么樣子?在巴蜀小學6年級11班,37個孩子,個個是大廚。前兩天,老師田冰冰讓孩子們梳理的“美食備忘錄”中,每個孩子都會20個左右的拿手菜。而這門“手藝”得益于他們從2年級就開始的一項家庭作業。
初學做飯
有人將菜炒成了一鍋湯
一開始,多數家長認為,這項家庭作業并不重要,交給孩子們做純屬糊弄事兒。但是,接下來的情況卻令所有家長感到震撼。
最開始,孩子們確實有些迷亂,先放油還是先放菜都有些搞不清。蛋炒飯還有番茄炒雞蛋,是大多數孩子一開始會選擇的簡單菜式。
有女生回憶,剛開始切番茄,都要邊切菜邊請教,因為她不知道該切多大塊兒。就要開炒了,她竟對開燃氣灶心存疑慮。好不容易等到鍋里的油冒了煙,她唯恐被燙著站得離灶具遠遠的,幾乎是把菜扔進鍋里,然后機械地翻炒著,要是大人不提醒,她根本就不記得還要在菜里加鹽。
有的同學不小心把鹽放多了,于是不停加水,最后將一盤炒菜變成了一鍋湯……
QQ群里,是家長們不斷上傳的菜品圖片。但最多的是西紅柿炒雞蛋。漸漸地,有了西餐,有了精美的蛋糕…… 一時 間,家長們上傳的美食圖片幾乎爆屏。
孩子們的菜式開始升級,要求也在提高,他們要完成從買菜、洗菜到做菜的全部工作。
大廚初成
他將一條魚做成藝術品
現在,聞迪的拿手菜是蛋炒飯、回鍋肉、抄手還有各種烘焙。一到周末,父母都等著嘗美味。“一開始做蛋炒飯,首先是米飯不過關,要不是生的,要不就是稀了,根本沒辦法炒飯。”到現在,米飯的軟硬程度,他已能夠熟練把控。
上一周,楊柳花了近兩個小時,最后上桌的大菜包括了尖椒雞、魚香肉絲、麻婆豆腐、土豆絲等。“哈哈,我們家里做菜有家傳醬料秘方,媽媽都傳給我了。”
不過,孩子們坦言,增加了買菜這道程序后,曾經有一度“覺得腦殼都大了”。經過多次教訓后,他們自己總結:站在菜攤前,看別人家的婆婆買啥菜就跟著買。
但在班級大廚王入賢眼中,這些都不是事。王入賢擅長各種創新菜式,特別是西式,為了強調菜品的味道,他有時會用肥肉來煉油。有一次,家里只有一條金槍魚,他用不同的部位做了三道完全不同的菜。“我做的是藝術品”。
“我做了兩道菜感覺累死啦,想想家人為我做了那么多年飯,爸媽真是不容易。當吃到自己做的飯菜后,感覺特別香,然后看到爸爸媽媽吃我做的飯時,覺得挺值得的,很有成就感。”周泓錦說。
左圖:小朋友在做菜 中圖:小朋友在買菜 右圖:小朋友對自己做出的菜品很得意。
回到生活
在堅持中形成基本素養
在這個過程中,成長的不僅是孩子們。有的家長一開始對孩子們做飯持懷疑態度,“別把家里燒起來就行”。也有家長缺乏耐心,覺得孩子動作稍慢,就想直接上去幫忙。
慢慢地,他們愿意拿出更多耐心去等待。胡俊森說,以前媽媽經常給他做烙餅,有一天早上,他早早爬起床,給媽媽做了一次烙餅,讓媽媽很感動。
田冰冰說,會做菜看似一個普通的活動,但她期待通過堅持,督促學生回到生活實踐中去,熱愛生活,懂得生活,通過生活小事的鍛煉,能夠自食其力,用行動來服務于家人,共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把普普通通的活動反復做,強化做,形成班級傳統保留項目。日積月累,才有可能去改變學生的習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伴隨學生終生的基本素養。”本報記者 林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