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畢業(yè)季,找工作之外,學位論文也是畢業(yè)生必須邁過的一道難關。
為了遏制論文造假,各大高校紛紛祭出“大數據”手段,借助知網、萬方、維普等文獻檢測系統(tǒng)來認定論文是否涉嫌抄襲,其中核心指標是“重復率”,也就是文字復制比。因此,畢業(yè)生們在將論文提交學校審核之前,會想方設法從各種渠道先自行檢測,以規(guī)避風險。這一需求,帶火了論文“查重”生意,尤其是查重后的“降重”攻略,不少畢業(yè)生為此不惜花費上千元。
但如此走“捷徑”,讓高校學術不端的風氣愈演愈烈。近日,福州一高校財會系就陷入尷尬,“幾乎所有同學論文‘查重’未達標,論文質量比較粗糙”,不得不要求學生返校集中撰寫畢業(yè)論文。
網店淘金:
“查重”價格一夜?jié)q近百元
如今,市面上有多種論文重復率檢測系統(tǒng),Paperpass、中國知網、萬方等,不一而足,但檢測原理類似——將學生提交的論文與系統(tǒng)數據庫收錄的論文,以短句為單位進行對比,然后出具詳細的檢測報告。報告中,內容重復的部分會被標紅。
筆者在天貓網搜索“論文查重”,網頁顯示近300件相關商品,其中月成交量最高的達到了18萬。
筆者了解到,畢業(yè)生使用較多的是Paperpass檢測系統(tǒng)和中國知網學術不端論文檢測系統(tǒng)。從價格上來看,Paperpass較為便宜,每千字約1.5元。按照碩士論文4萬字計算,檢測一次60元。中國知網則比較貴,檢測一篇本科論文在100元左右,一篇碩博論文約300元。
由于文獻存儲量最大也最有權威,絕大多數高校使用的是中國知網檢測系統(tǒng)。但是,中國知網只與高校以及雜志社等機構合作,“查重”系統(tǒng)并沒有對個人開放。盡管如此,畢業(yè)生依然可以從淘寶等網絡渠道購得這項服務。淘寶上某店鋪的“知網碩博定稿檢測,與高校系統(tǒng)一致”的商品,售價390元,4月份銷量已超過兩萬筆。
筆者了解到,從3月份開始論文“查重”價格就一路上漲。據中國政法大學碩士畢業(yè)生閆珍介紹,3月初,她在淘寶購買的知網檢測服務,查詢一篇碩士論文280元,然而第二天她再看時,價格就漲到了380元。“系統(tǒng)的數據庫沒有任何更新,就是單純漲價。”
付費“降重”:
從20%到0.2%的套路
筆者了解到,大多數碩博畢業(yè)生,在將論文提交到學校之前,都會先自行“查重”。一般是先用較為便宜的Paperpass查一次,然后根據檢測結果修改之后,再通過中國知網的系統(tǒng)查一次。
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2016年全年研究生畢業(yè)生56.4萬人。按照每名碩博研究生個人自行“查重”一次、每次300元計算,約會耗費1.7億元。顯然,論文查重早已成為“大產業(yè)”。
一位碩士畢業(yè)生告訴筆者,前后在淘寶上購買了4次知網“查重”服務,花費了1090元。經過努力,論文重復率從20%降到了0.2%,遠遠低于學校規(guī)定的5%。“重復的地方我全改了,一晚上搞定,一點沒耽誤實習。”他語氣里透著輕松。
重復率高的論文到底如何修改?網絡上流傳著各種五花八門的攻略。“感覺像是在做語文作業(yè),替換同義詞、更改語序,基本就是這些套路。” 閆珍說,“學校要求的重復率包括引用率,所以我把引用的部分全部改成了間接引語,就是不用原話,變著法繞著彎說同一個意思,最后改得我自己看都有點怪怪的。”
相比“查重”,“降重”顯然是更大一筆生意。筆者在Paperpass等網站上發(fā)現,除了“查重”,還提供“降重”服務。Paperpass降重服務按照重復率階梯性收費,其價目表顯示,Paperpass檢測重復率在20%以內的碩士論文,每千字(論文重復字數)約50元至150元。筆者詢問稱,一篇法學方向碩士論文,Paperpass檢測重復率為20%,總重復字數8000,要求降到10%,如何收費?工作人員告訴筆者,每千字收費130元,總計1040元。
事與愿違:
反抄襲卻助長了抄襲風
“其實都不用查,整篇論文哪些地方重復,自己最清楚,因為就是直接復制粘貼的。查重系統(tǒng)不過是幫助學生快速精確地定位重復語句,然后迅速修改調整。”一位法學專業(yè)的導師對當前畢業(yè)論文質量的下滑非常無奈。他認為,論文檢測的初衷是防止學生造假,如今看來事與愿違,檢測系統(tǒng)成了學生規(guī)避抄襲風險的工具。
這位導師建議,在電腦審查之外,高校也要加大人工審核力度,“不放過投機取巧者”。
中國人民大學碩士畢業(yè)生史越告訴筆者,她的論文大部分內容都是根據訪談寫的,因而重復率很低。知網查了一次,重復率僅有2%。
“如果是下足了功夫做研究,扎扎實實自己寫出來的論文,根本不用擔心和別人重復。”多位畢業(yè)生坦言,但論文的寫作周期和找工作的周期幾乎重合,一邊寫論文,一邊找工作,時間精力難免有些捉襟見肘。
實際上,在浮躁的社會風氣下,反映高校教育成果的論文越來越被輕視。“就業(yè)是最大目標,還有多少人能靜下心來做學問?”在北京打拼多年的博士畢業(yè)生肖林認為,整個社會沒有把學術看得很神圣,造假者也沒有受到嚴厲處罰,反學術不端也就容易“走過場”。 實習生 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