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羅崗在招聘會現場詢問了多個崗位的情況。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攝
昨天,重慶匯博人才市場舉行月度大型招聘會,重慶晨報記者陪同25歲的羅崗(化名)現場找工作。一個多小時下來,羅崗將現場所有展臺都走了一遍,向六家單位詳細詢問了情況,卻一份簡歷都沒有填。
跟老板親戚一起上班,不爽
羅崗老家在涪陵,高中畢業后,他到主城工作,從事家具生產。“我打算換一份工作,技術性的,關鍵要有發展空間。”這個略顯靦腆的男生,兩次強調了“發展空間”。
經過一家企業的展位,羅崗停下腳步,讓人意外的是,他看中了“廚師”崗位。招聘代表告訴他,這個崗位是要外派的。“外派?是要出差嗎?”“不是,要到海南去工作……”
羅崗遺憾地轉身離開。“我覺得餐飲這個行業以后發展肯定不錯。”從家具廠辭職后,羅崗一直在一家燒烤店工作。但前不久,他又辭職了。“店里都是老板的親戚,干起來不舒服。”雖然沒有任何廚師方面的證書,但羅崗希望能一邊學習一邊工作。
崗位要求高錢太少,辭職
經過一家招聘銷售的公司,招聘代表熱情地向羅崗伸出橄欖枝,羅崗連連擺手。
羅崗說,以前在家具廠做沙發,工資是底薪加計件,前幾年還不錯,和父母湊錢在涪陵買了房子。但是后來,感覺越來越不好做了。“產品更新換代太快,有時一兩天就要換,做不熟,速度就快不起來,工藝也越來越復雜,出廠量比以前少了一半。”對羅崗而言,最直接的結果,就是與數量直接掛鉤的工資也隨之減少。
經過一家機械企業時,羅崗對“家具安裝工”崗位產生了興趣。一問,人已經招滿了。
轉個角,另外一家企業也招家具安裝工。“你做過沒有?我們急用,必須招熟練工。”聽到這個條件,羅崗嘆了口氣:“我以前是做生產線的,和做家具安裝還是不一樣。”
企業隱瞞底薪,不屑
“我這段時間還是轉了一些招聘會,網上也在看,慢慢來唄。”隨后,羅崗又看中了一家企業的普工/技工崗位。
“你們待遇怎么樣?”“4000-6000元。”“底薪好多?”“哎呀,不要關心底薪嘛,看綜合工資就可以。”但在這個問題上,羅崗很堅持,最后,招聘代表透露了底薪,“2000元左右。”不過,他對羅崗沒有經驗這一點不太滿意。
羅崗對企業隱瞞底薪這一點很不屑。“都是計件或計時,底薪如果低了,做起來很累的。”羅崗說,之前他也到一些企業去面試了,有些甚至已進廠了,才發現和開始說的有差距,“所以我現在一定要問清楚。”
這次逛招聘會,羅崗一份簡歷都沒投出去,但他似乎并不在意,“今天就這樣吧,下次再來。”羅崗說,對于自己而言,五險一金這些待遇有最好,沒有也可以,“還年輕,這些東西似乎也沒那么緊要。”重慶晨報記者林祺
■專家點評
從羅崗的求職經歷能夠看出,如今90后求職者個性十足,追求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相比以前,他們會根據個人喜好選擇工作,其次才確定薪酬、福利等。
許多90后求職,往往在符合興趣愛好后才“下手”。明確自己要什么是優點,但不可忽視的是,業務能力、綜合素質等始終是用人單位首先考慮的因素,只有具備這些素質才更能勝出。
同時,一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習慣“藏著掖著”,對于求職者而言,在熟悉這些套路之后,肯定會對這類企業產生不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