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談雙11:沒有充足的安全感 他們選擇了買買買
2016-11-15 09:3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旦看到眾人搶購,她就來了勁兒,那種不甘落后,害怕被邊緣化的心理狀態,立刻就主導了內心。所謂新鮮、適量、均衡的理念,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
商業營銷之所以成功,就在于商家給消費者制造了一種“這個便宜一定要占”的假象。“雙11”網購節無疑是人類商業史上非常重要的營銷創新。一個原本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一個原本僅限于調侃單身男女的日子,居然在幾年間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網購節。而這一節日的影響力之大,甚至超出了網絡范圍,溢到了全社會。
我母親并不網購,今年卻首次從外圍參與了“雙11”的搶購大戰。原因說來簡單,她平常光顧的水果店也在“雙11”半價促銷,店內除個別品種,一律半價。一時間,母親這樣的中老年婦女在店門口排起了長隊。小區附近的水果店非常多,競爭歷來十分激烈,平時買水果根本不排隊。但在“雙11”那天,母親卻花了半個多小時才買上水果。
回家后,母親臉上洋溢著喜悅,占了一個大便宜讓她很滿足。我一看,好幾大袋的水果,立馬猜到了八九分,便責怪她:“這么多的水果我們吃得了嗎?”母親就像早就準備好了似地回復我:這些獼猴桃可以放很久,這些桔子我準備給你姐姐一袋,這些葡萄這兩天抓緊吃掉,這個柚子很紅的……
于是,那天吃葡萄變成了一種任務。每次坐在客廳的茶幾前,我都覺得有義務去吃點兒。即便如此,第二天還是有一些葡萄變質,小蟲子在周邊飛舞。入秋以來,空氣十分干燥,所以桔子也不能多吃。買來的一大袋桔子,開始吃了幾個,后來也沒有減少。至于獼猴桃,只有母親吃了一個,而我嚴重懷疑她是因為其中一個軟了,為了不浪費才吃了它。
參與“雙11”搶購,負面效應遠不止上面這些。搶購完的當天晚上,母親還表示手特別酸痛,原因當然是水果太重,一路拎回家費了不少勁。那天晚上,我跟父親開玩笑,整個小區有中老年婦女的家庭,家里都有10斤以上的桔子,而她們的手臂也都會酸上幾天。
母親是50后,對我從小的教育,包含了大量她兒時如何吃不飽的回憶。她這一代人,盡管表面上不必擔心溫飽,平時買水果也可以不計較價格;但在骨子里,在心智模式上,還是會基于對物質匱乏的擔憂作出條件反射:看見便宜東西就想立馬儲藏。
在物質普遍豐裕的今天,什么時候想買水果,什么時候就可以買到。與此同時,我們更加講究的不是吃到水果,而是水果本身的口感、營養和均衡。若在平時,母親也會時常強調這些。然而,一旦看到眾人搶購,她就來了勁兒,那種不甘落后,害怕被邊緣化的心理狀態,立刻就主導了內心。所謂新鮮、適量、均衡的理念,早就拋到了九霄云外。
母親的行為,讓我產生了一種猜想。“雙11”的成交額年年攀升,一天的交易額趕上其他月份一個月,原因當然有很多,但國人如此踴躍地購買一些完全用不上、用不完或者美其名曰“以后能用上”的東西,除了愛占便宜的人性弱點外,是否與整個中國社會脫離物質匱乏并不久有關呢?
換言之,我們整個社會的心智模式還受著物質匱乏社會的隱性影響,而正是這種隱性的心智模式,導致了“雙11”消費者的無比瘋狂。比如我母親,告別物質匱乏的日子之后,她需要重新調整心理狀態。
舉一反三,至少相當一部分在“雙11”瘋狂網購的中國人,也深受匱乏社會思維方式的影響,他們都需要跟我母親一樣,學會從自己真實的需求出發,學會辨別營銷的陷阱;最重要的是,他們需要明白:物質豐富時代生活品位的提升,并不是靠買買買,有時候還要依靠節制,后者才能表明他們內心具有充足的安全感。(王秀寧)
編輯:杜靜
關鍵詞:雙11;母親;買水果;網購;心智模式;獼猴桃;酸痛;心理狀態;隱性影響;商業史
晚會、明星、成交額、馬云、“剁手”排行、“雙11”什么都不買、電商大戰、快遞員 晚會期間,參與明星輪番登上新浪微博實時熱搜排行榜,憑借明星拉動,公眾對“雙11”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
2016-11-15 09:07:00
更加令人期待的是,這些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新科技能力正在逐步向商家開放,更先進的新科技和具體的行業、商家結合,催生了更大的創新活力。
2016-11-15 09:03:00
剛剛過去的雙11,有網友購買了一只玻璃水杯,可到貨時才發現,商家怕杯子破損,就把杯子連同包裝盒一起,用膠帶里三層外三層裹了個結結實實,如同一只粽子。網友剪子、刀子、鉗子齊上陣,好不容易才取出了水杯。這樣的包裝,網購達人們早已見怪不怪,有人還特別發明了針對快遞包裝的“開箱神器”。對于賣家來說,這樣的包裝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客戶的評價對生意好壞至關重要。為防止運輸中的損壞,賣家只好在包裝上多下功夫,因為多一層包裝就多一重保障,但過度包裝帶來的包裝材料不環保、浪費驚人、污染環境等問題是個大問題。對于“金鐘罩、鐵布衫”式的快遞包裝,您怎么看?快遞包裝該如何規范才能適度?
2016-11-14 19:43: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