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記者: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出發”
2016-11-10 20:55:00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每次,把自己原創的新聞稿往朋友圈一轉,遠在老家的父親總是第一個點贊并轉發,然后往各個群里推薦:這是我女兒寫的,她是人民網的記者。有一天,他好奇地問我:“你平時工作是什么狀態?”我想了想,說:“忙。”他問:“有多忙?”我說:“365天24小時待命”。
2016年2月12日,農歷正月初五,是我提前訂好的返京的日子。一大早,父親就開車載著我和媽媽去桂林火車站。一路上,父親看我手機不離身,隔一段時間就刷刷微博和微信,就笑我是“職業病”。
八點多,有同事在部門微信工作群發了一段文字:“中國空軍官方微博發布消息,著名劇作家、詞作家閻肅去世已于凌晨三點去世。”我心里一驚,立刻回復“收到”二字,然后跟父親母親說,“有位名家去世了,我要開始工作了”。
我先給閻肅之子閻宇發了一條微信,詢問具體情況。閻宇很快回復了我,我便抓緊機會用微信進行了簡短的采訪。采訪完,我打開手機備忘錄,寫下了當天的第一篇稿件《閻宇:父親閻肅平靜地離開了塵世 就像睡著了一樣》。
稿件發到群里送審完畢,我喘了口氣,父親見狀問:“忙完了?”我告訴他,“這才剛剛開始,我要電話采訪了,你和媽媽先別說話。”說完,我掏出了隨身帶的紙和筆,撥通了作家王樹增的電話。接下來一個小時的車程,我都是在電話采訪與寫稿中度過的。這期間,頻道的其他同事也紛紛開始分頭采訪寫稿,而住在北京的同事已經趕往單位,準備搭建專題頁面。
到了火車站,為了趕稿子,我拎起行李就往里跑,父親在身后喊道:“當心,看路!找到座位放好行李再寫。”我回身點點頭,看到人群中,父親笑著舉起左手,對我比了個“贊”。
從桂林到北京,不到11個小時的路程,我和我的同事們已經推出了一個專題頁面、一篇三千多字的綜述稿以及近二十篇的小稿件,采訪到了李光曦、劉秉義、姜昆、徐沛東、六小齡童、王樹增、小香玉、蔡國慶、杭天琪、王麗達等十多位來自文藝界的名人。晚上11點,火車到站,我拿起行李走進北京細雨綿綿的夜晚,懸了一整天的心才真正放松下來。
這,就是一個新聞網站記者的普通日常。24小時待命,隨時準備“出發”,但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筆端,不僅求“速度”,更要講“深度”,有“溫度”。2016年,閻肅、梅葆玖、陳忠實、楊絳等多位文化名人相繼離世,除了第一時間推出稿件,我們力求每一篇文章都從人文情懷的角度出發,用溫暖的筆觸勾勒出老一輩藝術家最真實且動人的身影,讓讀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他們德藝雙馨的藝術人生。每當看到自己的原創稿件被眾多網友自發點贊、轉發,是我最為快樂與充實的時刻。
2016年11月8日是第十七個中國記者節,也是我領到新聞記者證之后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記者節。清晨,父親第一個給我發來微信,祝我“節日快樂,再接再厲!”
晚上十點,跟采訪對象在電話中道謝告別后,我走出辦公樓,立冬后的北京寒風凜冽,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還有許多樓層亮著燈,那是一群群在寒夜中堅守崗位的媒體人。燈光明亮,照得人溫暖而踏實。
編輯:龍明潔
關鍵詞:新聞記者證;微信;閻肅;速度
在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網記者張寧銳就國際產能合作問題向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提問。據悉,此前也有網絡記者參加兩會報道,但持有的記者證多是傳統媒體身份。
2016-03-03 12:48:00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官網發布了國家網信辦修訂后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搜索結果,干預發布平臺呈現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2016-01-13 07:26:00
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官網發布了國家網信辦修訂后的《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提供者及其從業人員,不得通過采編、發布、轉載、刪除新聞信息,干預搜索結果,干預發布平臺呈現結果等手段謀取不正當利益。
2016-01-13 07:2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