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節:古時并非悲傷節日 以女性參與為主
2015-04-05 06:5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4月5日電(上官云) 今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清明節,在這一天,人們會上墳掃墓、祭拜祖先,并開始“踏青”等一系列民俗活動。民俗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其實古時民間清明節前后除了掃墓外還有蕩秋千、放風箏等許多游戲,并且這些活動多以女性為主,“以前歷朝歷代曾有大臣上述,稱民間清明游樂行為不可控。因此可以得知,那時清明節并不是一個悲傷的節日。”
溯源:約始于周代 以女性參與為主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最初,清明隸屬24節氣之一,曾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入宋之后,由于時間上相近,清明逐漸將寒食節中的祭祀習俗收歸名下,同時,上巳節“上巳春嬉”節俗亦歸于清明,并延續至今。
“最初的寒食節時間其實很長,春季好幾個月都算在其內。寒食要求人們不動火,有一種說法是春天是種植的季節,希望多下雨,但按照五行來講,火是克制水的,故有不能生火的講究。”王娟解釋,后來隨著節日系統的改良,這些習俗才逐漸并入了清明節,節日的時間也縮短為一天。
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為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游,而清明掃墓是難得的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節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王娟在接受采訪時肯定了這些說法。她告訴記者,清明節確實是一個跟女性有關的節日,因為恰好處在春天,而按照規律來講,春天與生育繁衍有關。因此以女性參與為主。
正是因為這個道理,古時清明的很多游戲活動都是以女性為中心,比如踏青、蕩秋千等等,甚至“蹴鞠”多數時候 也是女孩兒出去玩兒。除此之外,清明節還有放風箏的習俗。女孩們多把不愉快的事情寫在風箏上,待風箏飛起后將線剪斷,寓意煩惱隨風而去。
習俗:插柳、戴柳求辟邪 吃“子孫燕”
除了踏青、放風箏的游戲,為了祈求吉祥,人們還有在清明節插柳、戴柳的習俗,取辟邪之意。王娟說,古時傳說有蝎子蜈蚣等五毒,但佩戴其中一毒便可以把其他毒物避開,戴柳也有此意。
至于掃墓的習俗,王娟認為,在古代那其實是清明節活動的很小一部分。即便祭祀,也有祈求祖先保佑子孫平安的寓意。所以,有的地方會在祭祖的時候蒸很多小饅頭,形似燕子,儀式結束后分給孩子吃,帶有迎春的意思,“古代人們還會吃雞蛋,這跟西方的復活節很相似,雞蛋也意味著孕育生命的一種形態。”
說到吃,南方一些地方在清明節會吃有一種可口的食物,喚作“青團”。王娟說,那是將雀麥草等植物的汁液將糯米一起舂合,然后加上艾草蒸熟出籠,色澤鮮綠,香氣撲鼻,同樣也有辟邪的含義。
不過,這些有趣的傳統習俗在今天卻似乎在逐漸消逝。提到清明節,不少人腦海中只有“掃墓”、“踏青”兩個關鍵詞。王娟表示非常希望傳統節日的回歸,在這一天,古代民間其實有很多游戲活動,趣味橫生。
“比如官方可以出面組織一些表演競技游戲,或者戶外運動會之類,讓群眾參與。也是呼喚回歸傳統的一部分。”王娟笑著表示,自己曾經很擔心一些有益民俗的失落,幸好現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重視,“未來對傳統節日的關注應該會越來越多吧。”
編輯:曉凡
關鍵詞:清明節;踏青;植物的汁液
2015-04-04 16:26:00
2015-04-04 10:45:00
2015-04-04 08:30: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