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眾日報》報道了一篇新聞,說山東一家創業公司“被逼”遷出省,創始人“不甘心”。兩個扎心的詞語很有震撼力,其中的邏輯關系,報道中也說得很清晰。
文中較為詳盡地敘述了企業創立、搬遷、快速發展的歷程,也大篇幅地記錄了政府部門的行政行為,自然,這對于這家企業來說至關重要,也是讓企業家頗有感慨之處。
一家企業不足以說明全部,但至少映射出一些地方的行政思維是滯后的,甚至是俗套的。一個企業“成家立業”不容易,需要鼓勵需要幫扶需要給糾偏,而這些需要就是一些部門的基本職能,如果這些職能履職不到位,成家或立業就會出現麻煩,最終受傷害的不僅僅是一家企業,還有整個社會的就業以及經濟發展信心等等。
如此看來,這篇文章道出的不是小事,而是事關全局的一件大事。用企業的腳步直面行政存在的弊端和陋習。在大呼“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機,首要的是思維轉換,是行政思維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升級問題。
思維轉換就是思想解放的直接體現,也是行政科學性的有效展現。需要在地方法規制度建立上見成果,需要在金融扶持實體經濟上見實效,需要在保穩定惠民生上見標桿。
思維轉換是責任擔當的破題關鍵,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必要前提。沒有思維轉換,所思所想所做就會在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圈子里打轉,難以自拔。新舊動能轉換是時代之需,更需思維轉換之力作為勢能。(央廣評論員 王朝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