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北宜昌考察調研,把脈長江經濟帶建設。他視察當地新材料產業園、三峽工程、移民村,再次重申要把長江生態修復放在首位,堅持生態前提,實現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近兩年來一直關心重視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他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出發,親自謀劃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2016年1月5日,他在重慶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長江經濟帶發展必須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使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把長江經濟帶建成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
今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兩會期間參加重慶代表團審議時又提到,長江經濟帶不搞大開發、要共抓大保護,來剎住無序開發的情況,實現科學、綠色、可持續的開發。昨天在宜昌他再次囑托當地干部群眾: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說不要大的發展,而是科學發展、有序發展,不能搞破壞性開發,要首先立個規矩。對于長江來講,第一位的是要保護好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不能搞破壞性開發。在堅持生態保護的前提下,發展適合的產業,實現科學發展、有序發展、高質量發展。
長江流域是我國經濟重心所在、活力所在,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業規模最大、城市體系最為完整的流域,在我國區域發展總體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長江貨運量位居全球內河第一,依托這條黃金水道打造的長江經濟帶,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
長江經濟帶是橫貫東西的經濟驅動軸,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11個省市,經濟總量占全國40%以上。長三角地區更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長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區具有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所以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長江經濟帶建設的系列觀念,深刻洞悉當今世界從工業文明到生態文明躍遷的發展大勢和客觀規律,從永續發展的高度回應了時代命題。建設長江經濟帶能構建沿海發達地區與中西部相互支撐、良性互動的新格局,有利于促進產業有序轉移銜接、優化升級和新型城鎮集聚發展,形成強大發展新動力,對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同時,長江流域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對維護我國生態安全、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戰略意義。長江流域生態資源豐富,擁有全國40%的可利用淡水資源,是4億人的飲用水來源,擁有全國約1/5的濕地面積,是維系流域內生態安全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把“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定調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核心,通過探索實現中國特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模式。
生態興則文明興。長江經濟帶是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載體,這個黃金經濟帶將以最嚴厲的舉措防治污染,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化解落后產能、推動轉型發展,建成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先行示范帶、創新驅動帶、協調發展帶,為美麗中國建設提供樣本和范例。(央廣網評論員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