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筆者到某地采訪。看著藍藍的天空飄過幾朵白云,受訪群眾問:“你知道最近天為什么這么藍嗎?”賣關子之后,群眾一語道出:“是因為中央環保督察組在。”一句看似調侃的話,其實說出了群眾的心聲:大家盼望的不是一陣子的“環保藍”,而是長久的“天天藍”。
就在前兩天,第四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完成了督察進駐工作,收到的群眾舉報和督察案件,各地正在抓緊辦理。但就在中央環境督察組進駐各地期間,一些地方出現了集中式關停風潮,連洗車行、小飯館等和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門店都紛紛關停。一時間,正在裝修的房子不得不停下來,因為買不到建筑材料了;正常生產的企業進度放慢了,因為上游原材料企業紛紛關門了;想去農家樂玩個痛快,也被告之臨時停業整頓了。針對此情此景,群眾不由得心生疑問:如果這些企業真有問題,環保督察前為什么一直正常營業?為什么中央環保督察組一來,一些小企業就聞風而動自動關停?
從普遍存在到一陣風似的關停,之所以引發群眾反感,是因為它暴露出了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要么平時不作為,要么督察時亂作為。
落實環境保護,外部的督察固然重要,它能倒逼各級政府和企業切實落實環保措施,承擔起社會責任。但內因才是原生動力。當下各地出現的一陣風似的環保,甚至弄虛作假、蒙混過關,無不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各級政府還沒有切實把生態文明理念和最嚴環保執法落實到實際中去。這就難怪企業依舊抱著僥幸心理和執法部門玩“你來我躲”的游戲。
驅除霧霾不能光靠風吹,重建良好生態需要扎實有效的舉措。當下,各級政府抓環境保護的大會小會開了一次又一次,口號目標下達了一遍又一遍。但所有的文件和目標,最終必須要轉化成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藍天綠水,否則就是空談。這就需要地方政府積極履職。當下,中央環保督察正在從“督企”向“督政”轉變,對執行環保不力的領導干部實行問責。廣大群眾熱切期盼,在環保督察問責的倒逼之下,各級政府能夠勇于擔當,用鋼鐵一樣的意志和手腕捍衛我們的“藍天”。(央廣評論員曹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