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部、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曾經流行爭戴“貧困帽子”的現象,正在被“競先脫貧”潮流所替代,實現這一反轉的背后,是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目標和限期脫貧攻堅政策的巨大效應的顯現,還有貧困地區精神層面發生的可喜變化。這一反轉讓我們欣喜地感受到了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看到了國家終結貧困的信心和力量。
爭戴“貧困帽子”個中原委是“窮帽子”有含金量成了“香餑餑”。筆者長期生活在西部地區,對國家級貧困縣享受的扶持優惠政策所得巨大感同身受!柏毨弊印彪m聲名不好聽但實惠中用,中央財政、各部委對貧困地區都有政策傾斜和資金轉移支付,還有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項目支持,再加上幫扶單位助力,資金先到,稅收優惠,項目優先,一個貧困縣所享受的好處每年數以億計,甚至更多,引得千方百計爭戴,還出現了因入選國家級貧困縣而舉縣慶賀、還有多個國家百強富裕縣賴在貧困縣中不愿摘帽的怪現象。
國家貧困縣的出現還得從國家扶貧開發說起,1986年國務院根據人均純收入標準,在全國劃定331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此后進行過三次調整數量也擴大至592個。2011年國家又實施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開發,確定680個連片特困地區縣。國家扶貧20多年來投入數以萬億的巨大資金,但貧困縣的數量卻在增加,全國仍然有7000萬貧困人口,越扶越貧、一扶不起和扶強的例證不在少數。爭戴貧困帽子就折射出扶貧政策的一些漏洞和扶貧理念的偏失,近年來國家也注意引導貧困地區的干部群眾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變輸血為造血。
依據多年的扶貧投入和實踐,我國向貧困發起總攻的時機已經成熟,中央部署所有貧困縣必須在2020年全部摘帽,國務院還研究制定出貧困縣退出機制,形成“早脫帽子早有好處,不脫帽子還有約束”導向。相關省區也制定了貧困縣摘帽的具體“時間表”,如貧困縣較為集中的貴州省限令50個貧困縣在2018年全部摘帽,河南省貧困縣2019年實現總體脫貧,寧夏將提前兩年全部摘帽。中西部省區的主要負責人也向中央簽署脫貧攻堅責任書,各省區還以層層簽訂“軍令狀”、調整干部考核等方式,確!懊撁薄眽毫訉觽鲗。
貧困縣全部摘帽的“時間表”與“路線圖”已經確定,但在5年時間內全部脫貧摘帽也絕非易事。時間緊任務重,限期摘帽不僅只是到時宣布這么簡單,更有一系列主要指標要第三方確認等考評,摘帽壓力之大前所未有,貧困縣的扶貧干部經常失眠、嗓子說啞。
我們也看到各級政府的正向導引,針對“脫貧不愿摘帽”,許多省區出臺“摘帽不摘政策”,對提前實現脫貧縣或扶貧成績突出的縣給予資金項目獎勵,并對在扶貧中表現優秀的負責人優先提拔任用,給貧困縣摘帽吃了“定心丸”。
由于貧困戶在吃低保、危窯危房改造、看病報銷等方面的大量好處,讓“窮帽子”戴得很舒服,許多貧困戶吃得心安理得,誰也沒覺得不光彩,沒評上建檔貧困戶的掌柜還受到婆姨子女的埋怨。隨著脫貧攻堅的不斷推進,也使這種流行觀念發生了轉變,從過去“等靠要”到主動作為,從爭著當貧困戶到比著摘窮帽,“脫貧光榮”成為越來越多貧困戶的共識。
正如寧夏一些貧困村書寫的“爭窮不是真男兒,脫貧才是真英雄”等大幅宣傳標語所引導的,許多貧困戶都認為國家政策雖好但窮的名聲不光彩,誰都想憑自己的本事富起來,人窮志要堅,致富路更寬。我國貧困程度最深的六盤山連片貧困區寧夏固原市建立起“脫貧光榮”正向激勵機制,給脫貧明星披紅戴花重獎,并大張旗鼓宣傳,激勵貧困農民在脫貧奔小康路比學趕超。
真正的好日子是干出來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造出來的。貧困地區越來越明晰一個脫貧經驗,脫貧攻堅再多的扶貧資金和政策只能管一時,重要的還是激發出貧困人口的精神動力,扶貧扶志同步,才能走出“等靠要”,踏上小康路。
貧困縣全部摘帽并非扶貧的終點,相對的貧困人口還會繼續存在,極貧人口中產業、教育等扶貧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還有相當部分需要通過社保兜底來保障。精準發力攻克堅中之堅,全面實現小康目標,精神物質雙脫貧,這是人類反貧困史上的奇跡,也是中國對世界的巨大貢獻,這才是“競先脫貧”最重要的積極意義。(央廣評論員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