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職稱評定形式主義流弊
2015-03-08 09:52:00 來源:央廣網 說兩句 分享到:
李克強總理在7日上午江蘇代表團的審議現場,在談醫改話題中王靜成代表提起困擾基層醫院醫生職稱評定的難題時,李克強表態說,講得有道理啊,手術沒做好,論文寫得不錯,問題不解決,這不是花架子嗎?
李克強總理問診醫生行業的“職稱之疾”,引起大家的普遍共鳴和關注。共所周知的一個道理,就是基層醫生的技術水平應該是以患者滿意為標準,而不是把主要時間精力放在寫論文搞科研上,但現實是醫學領域以論文為導向的職稱評定模式導向引發許多亂象。一份涉及到1920位醫生的問卷調查,其中80%的醫生認為發論文就是為了評職稱,而且“造假成風”,不少人承認找了“槍手”和“代理”。
基層醫院職稱評定中暴露出典型的本末倒置形式主義流弊,筆者感同身受。不僅僅在醫學領域,聚焦當前許多行業的職稱評審,積弊時多致使激勵功能弱化。許多地方職稱評審往往流于功利主義和形式主義“過場”, 職稱“硬件”的形式化,學術成果的鑒定走偏,但求數量,崇尚論文發表規格、立項課題等次;考試單位為了考試而考試,不嚴格考試程序;不會英語、不通計算機的找“槍手”,寫論文到發表,花錢可完成,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致亂象叢生,弄虛作假泛濫成災,學術腐敗不斷。
職稱評定形式主義之弊,也是我國研究成果“有數量奇跡和少質量驚喜”的“錢學森之問”所觸及的深層次問題。人才評價機制讓形式主義大行其道,認真做學問做事比不過搞關系造假搞硬件,這也正是一些有遠見的學者所痛批的不健康科研生態浪費資源、腐蝕精神、阻礙創新。
筆者以為,中國的論文數量恐怕是世界上發表的最多的,但能有具體實用價值的能占多少?臨床的醫生、為人師表育人的教師、農業科技人員、企業科研人員等,社會需要的是動手和操做能力、與實際相關水平,不是客里空,花拳繡腿。醫生治病救人是根本,論文驅動會弱化醫生實際處理疾病的能力。教師寫再多的論文也替代不了教學的經驗和能力。
看來,祛除職稱評定形式主義之流弊是學術領域中的當務之急,當然這是一個復雜的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必須改革和完善。讓職稱評定中硬件軟下來,軟實力硬起來,不拘一格育人才。(央廣網評論員廉軍)
編輯:姚佳美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