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0月10日消息(記者楊靜 通訊員黃楊子)第三屆“上海醫改十大創新舉措”結果10日揭曉,“織密發熱哨點網絡,強健社區防疫體魄”“上海創新推進長三角跨省異地門診結算”等10條醫改創新舉措最終榮膺殊榮;“開展‘打擊欺詐騙取醫療保障基金’專項治理”等17條醫改創新舉措榮獲提名獎。
今年的評選活動正值抗疫期間,但社會反響依舊熱烈,共收到辦醫主體、醫療衛生機構和市級衛生計生相關學會(協會)等推薦申報的58條舉措。經過專家嚴格遴選,產生了27條入圍舉措,并通過“健康上海12320”官方微信接受市民投票。日前,第三屆“上海醫改十大創新舉措”評選結果正式出爐,現向社會公布。這些獲獎、入圍舉措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全方位展示了上海醫改的突破性進展和積極成效,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居民就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在今年的抗疫工作中,上海衛生健康系統涌現了一批強力的非常舉措,在非常時期詮釋了這座城市的非常品格。為健全上海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社區發熱預警、篩查與響應能力,3月,以平戰結合為原則,市衛健委基層處印發《社區發熱哨點診室設置運行工作指引(試行)》等文件,指導各區按照“統一房屋要求、統一設施設備、統一標志標識、統一隊伍建設、統一服務管理”五個統一標準,在兩周內完成20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建設和運行。通過建機制、促聯動,以月報制度為基礎形成運行管理評價機制,為本市防控新冠肺炎,實現醫防融合,織密社區防控網底發揮積極作用。相關成果得到國家衛健委基層司高度贊揚,并委托上海為全國發熱哨點診室設置制定標準。
危難之時,信息技術與健康管理也在上海完美結合。健康動態碼助力上海疫情防控三步法通過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追蹤人群流動方向和地點,利用健康云全市統一公共健康服務入口的平臺化優勢,在政府市防控辦統一支持協調下,助力平臺多方打通市多方信息壁壘,通過聯防聯控實行“一人一碼”動態管控,旨在精細區分低、中、高風險級別人群,構建多方聯動、共享共治的聯防聯控閉環管理體系,實現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科學指導企業有序復工復產。
除了“戰時”及時有力的新舉措,“平時”的上海也有一批走在全國前列、讓百姓體會切實獲得感的醫改創新示范項目。如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關注兒童眼健康,建設近視防控康聯體模式,自2012年來聯合本市12家醫院,為滬上中小學生進行視力篩查共計40萬人次,累積提供貧困學生配鏡補助5500余人次,提供手術補助包括先天性白內障、斜視、腫瘤共800余人次,成為都市中的扶貧新范式之一;黃浦區衛健委的“黃浦智慧中藥云”,打造中醫藥“區塊鏈”服務新模式,集成了中藥飲片智能審方、配送查詢、監管服務多個系統,形成飲片統一目錄、統一審方、統一代煎(配)、統一遞送的全新管理模式,轄區居民所有飲片均能免費配送到家;長寧區天山路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對人口高齡化、空巢化趨勢,打造“天山美小護”O2O社區居家照護互聯網服務平臺,打通服務供方與居民需方信息互聯互通的路徑,形成對居家護理服務“閉環式”管理,通過第三方服務公司實行分層個性化服務,通過績效調整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截至2019年底,累計服務1646人次(增值服務12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