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官文清 攝)
央廣網廣州10月10日消息(記者鄭澍 官文清 通訊員黃乾 王涵)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今天(10月10日)發布廣州中院商事仲裁司法審查白皮書暨十大典型案例。
據統計,2012-2019年,廣州中院共受理仲裁司法審查案件 4278件,其中申請確認仲裁協議效力案件1331件,占比 31.11%;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案件2351件,占比 54.96%;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585 件,占比 13.67%;申請認可和執行港澳臺地區仲裁裁決案件、申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案件11 件,占比 0.26%。案件主要呈現五大特點:收案總體穩步上升,近年增速加快;收結比例均衡,否定性案件占比低;案件類型集中,格式條款頻引爭議;撤裁案件占比高,程序異議居首位;支持仲裁國際化發展,域外仲裁支持率高。
廣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翔介紹,為進一步把握仲裁司法審查規律,推動仲裁司法審查機制改革創新,廣州中院對仲裁司法審查工作進行了有益探索,并逐漸形成“廣州經驗”。廣州中院與廣州仲裁委共建了全國首個商事仲裁裁審對接電子卷宗共享平臺,有效破解調卷耗時長難題。自共享平臺上線以來,已通過該平臺調取仲裁卷宗800余件,平均調卷時間不足3天,平均案件審查周期縮短了20天,效率提升30%以上。此外,為便利當事人充分利用仲裁司法審查制度精準維權,廣州中院針對不同類型的仲裁司法審查案件分別制作了審查要素表,供當事人立案時參照填寫。
白皮書顯示,仲裁司法審查實踐中存在一些影響當事人合法權益,不利于仲裁公信力提升的共性問題,需引起重視:
一是當事人對仲裁條款重視不足。部分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忽視仲裁協議,對仲裁未做好充分準備,約定的仲裁條款表述不規范或就同一事項簽訂多份合同并對管轄作出不同約定,發生爭議時難以達成一致,導致不能及時確定案件管轄權,有悖仲裁效率的本意。
二是仲裁對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的權利保障不足。未按照法定程序送達、仲裁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問題時有發生,影響當事人答辯、申請回避等程序性權利的實現。部分案件對主體資料、證據材料等審查不嚴,導致錯誤認定仲裁參與人身份,忽視案外人對涉案標的的實體權利,影響裁決結果。
三是當事人對仲裁司法審查制度存在誤解。實踐中很多當事人因不了解各類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的申請期限、審查范圍、否定性事由以及審查標準等相關制度規定,往往導致申請超期被駁回、舉證辯論偏離法律規定等情形產生,費時費力又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四是當事人故意啟動程序拖延時間。實踐中存在部分當事人濫用權利,浪費司法資源的情況。同一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先后提出不同申請,或者利益相關的當事人針對同一糾紛分別提出申請,故意拖延時間,嚴重損害仲裁的效率和公信力,影響對方當事人合法權利的及時實現。
針對上述問題,廣州中院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是重視爭議解決條款。當事人在約定仲裁條款前應充分了解仲裁制度,確保已知悉相應的法律后果。各仲裁機構應提供規范的仲裁條款模板,方便當事人查詢使用。行業示范性合同文本將爭議解決方式約定為仲裁的,應對條款予以特別提示。
二是完善仲裁程序保障。仲裁規則可適當借鑒民事訴訟中送達的相關規定和做法,在仲裁過程中盡可能尋找有效的送達途徑。仲裁庭應在職權范圍內合理、積極運用通知證人出庭、主動調查取證等方式查明案件情況,審慎裁決,保障案外人合法權益。規范仲裁員選聘程序,建立和健全仲裁員考核懲戒機制。建立和完善仲裁員信息數據庫、充分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
三是認識仲裁司法審查制度。當事人應提前了解各類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的申請期限、審查范圍以及審查標準等相關規定,緊緊圍繞法定事由進行舉證辯論,及時行權、理性維權。涉外仲裁司法審查需注重程序舉證,精準維權。
四是加強仲裁法制宣傳。通過舉行公眾開放日、以案說法、模擬仲裁等方式向公眾普及仲裁常識;通過邀請人大代表、仲裁機構工作人員及新聞媒體旁聽庭審和座談交流等方式,加深公眾對仲裁司法審查制度的了解。
會上發布了仲裁司法審查十大典型案例,涉及網絡主播與直播公司之間合同性質認定、網絡仲裁程序違法認定、仲裁條款對合伙人的效力、境外仲裁機構在我國境內作出的裁決性質認定等各個方面,其中最典型案例為布蘭特伍德公司與正啟公司等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案。該案是我國首個涉及執行境外仲裁機構在我國內地作出裁決相關問題的司法審查案例,明確了境外仲裁機構在中國內地作出仲裁裁決的國籍問題,即視為中國涉外仲裁裁決,具有里程碑意義。
吳翔表示, 下一步,廣州中院將不斷完善仲裁司法審查制度,為營造廣州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一帶一路”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構建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提供優質、高效的司法服務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