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儀式現場(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8月3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徐潔芹 范敏玲 童禾)繼全國首支純專利資產證券化產品落地后,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近日又有兩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獲深圳證券交易所批準發行。8月31日,“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和“粵開-廣州開發區金控-生物醫藥專利許可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兩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正式發行,為企業提供4.34億元融資。至此,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累計發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達到3支,占全國總量的30%。
本次發行的兩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兩大戰略新興產業,按照產業組織企業、構建資產池和專利池,通過專利許可方式,為24家科技企業提供4.34億元融資款項。兩支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突顯專利權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實現了知識產權證券化1.0到2.0的跨越,再次為我國知識產權證券化探索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黃埔方案”。
全國首單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落地
由科學城融資租賃公司推出的“中信證券-廣州開發區新一代信息技術專利許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是全國首單新一代信息技術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規模為2.31億元,基礎資產為廣州創天電子科技公司、凱通科技公司等14家科技企業103項核心專利的許可費用,每家參與融資的企業可獲得600萬至3200萬元不等的資金支持。通過該項目,廣州長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獲得3000萬元融資款項。
“此次專項計劃主要為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受眾客戶大多都是輕資產的創新型科創企業,知識產權就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通過知識產權變現,把‘虛的’知識產權變成‘實的’真金白銀,助力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難問題。”科學城(廣州)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總經理牛安達表示。
記者注意到,本次發行的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項目相比以往更具有針對性。該項產品融資企業均為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涵蓋通訊網絡建設、智能物聯網、電子元器件等多個核心細分領域。
這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產業布局息息相關。近年來,該區加快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的布局,瞄準新型平板顯示、移動通信、互聯網核心設備等新興產業,引進一大批頂尖項目,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80%。在新一代移動通信領域,該區擁有5G及相關企業超過90家,建成5G基站2000多個。在集成電路方面,引進培育了安凱微電子、泰斗微電子等一批細分領域優勢企業,特別是在新一代通信及衛星導航產業形成了從芯片、模組、軟件,到終端產品和行業應用較為完備的產業鏈。
生物醫藥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支持抗疫企業發展
“粵開-廣州開發區金控-生物醫藥專利許可1-5期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由廣州開發區金控集團控股券商粵開證券作為計劃管理人和牽頭銷售機構,下屬全資企業廣州凱得融資租賃公司作為發行主體和原始權益人。產品發行總規模為5億元,首期發行規模為2.03億元,重點面向生物醫藥類企業,涉及生物制藥、大健康服務及體內外診斷等多個細分領域,將助力生物醫藥企業獲得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風險更小的資金融入。
首期產品基礎資產為香雪制藥公司、華銀醫學公司等10家企業的近百項核心專利權的許可費用,每家融資企業可獲得1000至3000萬元不等資金支持。值得關注的是,入池企業大都是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抗疫明星企業。其中,華銀醫學作為廣東省指定承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第三方檢測機構,已累計完成核酸檢測超過400萬例;萬孚生物通過1平米POCT伴隨快檢室,最快15分鐘可出具檢測結果,為CDC、醫療機構、社區和基層醫療等場景,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廣州開發區金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謝育能介紹,本次發行的生物醫藥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有三大亮點。一是融資企業行業聚焦,由之前產品涉及多個行業轉變為單一生物醫藥行業,有利于集中資源支持重點行業,并更好地控制業務風險;二是資金支持力度加大,單一客戶融資額由最低3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企業獲得融資金額從1000萬元至3000萬元不等,更好地滿足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資金需求;三是企業融資效率提升,從接洽至企業實現融資基本控制在三個月內。
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是廣州生物醫療產業的核心區,目前區內聚集超過600家生物醫藥企業,形成了醫藥制造、醫療器械、干細胞與再生醫學、精準醫療、體外診斷、檢驗檢測等六大核心產業。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該區在檢測試劑和治療藥物研發等方面全國領先,形成了以科技創新作為抗擊疫情主力軍的“廣東密碼、黃埔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