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28日消息(記者周洪)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在進行,昨天(27日),作為電影節官方活動,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在位于上海徐匯濱江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國際傳媒港成功舉辦。論壇聚焦“后疫情時代:劇變中的全球電影產業”,中外嘉賓在現場和云端通過環球連線對行業熱點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在論壇上,華誼兄弟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王中磊,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等電影人和業內專家,圍繞“后疫情時代電影產業的新常態和新挑戰”“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之路”等熱門話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他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雖然沖擊了全球電影產業,但也帶來了“互聯網+電影”“直播帶貨+電影宣發”“線上觀影”等新型電影模式,后疫情時代電影行業必將更加主動開放地擁抱互聯網,這將為未來電影產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空間和發展機遇。

  愛奇藝會員及海外業務群總裁楊向華認為,線上線下合作的模式將成為新常態。“對于播出模式,電影的發行模式,從春節以來,大家都做了很多嘗試。有免費播出的,有收費播出的,價格也不一樣。有播放文藝片的、也有播放商業大片的。幾個視頻平臺和電影出品方做了很多探索。新模式還沒有樹立成固定模式,但是線上線下合作的新模式,最終會成為新常態。”

  目前華誼兄弟儲備的作品有《八佰》《749局》等。王中磊透露,從8月份開始一直到年底,幾乎涵蓋每一個檔期,華誼都已經準備好了非常有市場吸引力的電影作品進入到發行部分。另外從下半年開始,華誼又重新恢復生產,要拍攝3~4部為未來的市場準備的電影。

  王中磊說:“我對國產電影其實充滿信心,電影的產業化進程使得中國電影制作的工業化體系和市場化體系成熟,我們的市場也足夠大。現在看起來,很多電影在籌備的時候已經在預算方面越來越科學化。前段時間泡沫還是很大的,不斷的加大拍攝預算,其實很多錢都浪費了,并沒有和市場有很好的掛鉤。這次疫情讓整個創作者和投資者更加工業化和科學化。”

  作為本次活動主辦方之一,上海交通大學文創學院院長張偉民教授強調,電影工業化之路關鍵還是在人才。“工業化甚至未來科技發展核心是人才。工業化對中國電影工業發展非常重要,信息化可能會帶來很大變革。中國現在不能僅僅考慮工業化,還要考慮后工業化怎么辦。就跟我們其他經濟行業一樣。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走別人走工業化的路,而是一邊走路,一邊想著新形勢下怎么超越的問題。”張偉民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