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7月15日消息(記者周洪)7月15日上午,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與上海技術交易所簽約儀式,在中國科技會堂和上海科學會堂以遠程連線方式成功舉行。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劉興平,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秦德繼,上海市科協黨組成員、一級巡視員李虹鳴,上海楊浦區副區長趙亮等領導出席。
會上,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部長、企業工作辦公室主任劉興平與上海技術交易所總裁顏明峰,通過遠程形式簽訂共建“科創中國”平臺合作協議。劉興平在講話中指出,上海楊浦區具有優質的基礎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期待上海楊浦區和上海技術交易所以此次簽約為起點,進一步將全國學會的專家智庫、服務能力和優質成果資源,與技交所持牌資質和要素市場資源集聚的優勢充分融合,將"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各類創新主體匯聚流轉,立足上海、服務長三角、輻射全中國,實現供需對接,推動創新要素和諧共生、協同共進,構建配置優化、運轉高效的創新創業創造新生態。
秦德繼介紹了“科創中國”平臺的建設背景、功能定位及當前進展。據介紹,科創中國”平臺旨在構建線上線下資源整合、供需對接的技術服務和交易平臺,面向”政產學研服用金”領域創新主體,提供供需對接、科創資訊、交流傳播、科技成果轉化等功能服務。平臺于5月30日正式上線,目前已匯聚科創需求、成果、人才、路演等資源累計近30萬,各項資訊、專題、直播、活動閱讀量達10.2億。
趙亮在致辭中表示,衷心感謝中國科協和上海市科協長期以來對楊浦區科協工作的關系與指導,楊浦區近年來堅持“三區聯動、三城融合”的理念,走出了一條從“工業楊浦”到“知識楊浦”再到“創新楊浦”的轉型發展之路。今年,上海技術交易所正式落戶楊浦,為楊浦區發揮創新源頭作用,構建科技資源要素市場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楊浦區作為首批“科創中國”試點城區將積極探索建立以技術交易為核心的科技經濟融合“樣板間”,賦能產業鏈集群化發展。
依托此次簽約,楊浦區將進一步發揮在技術市場和創新創業生態方面的基礎和優勢,深入參與“科創中國“平臺建設,積極對接全國學會、上海市級學會的專家資源和科技成果項目,充分發揮學會在第三方科技評價方面的功能,在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推進技術市場高質量發展方面做出實效。
未來五年,楊浦區將積極圍繞國家重點發展產業領域,以“科創中國”品牌為引領,以全國學會、地方科協為支撐,以上海技術交易所為依托,重點打造“3+3+N”體系,以3個基礎構建3個平臺,推動N個特色產業技術券商“樣板間”,結合“科創中國”科技經濟融通服務平臺,引導高質量科技項目進場交易,共同推進適應科技與產業加速變革的技術交易服務網絡建設。
當日下午,“科創中國”校園行(上海)首場活動在上海技術交易所舉行,來自同濟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的“超高清運動場景影像5G實時傳輸系統”、“手功能智能康復訓練機器人”等6個項目進行了技術路演。來自全國學會、高校、企業等單位的6位行業專家作為點評嘉賓出席活動。點評專家就項目市場前景、競爭優勢、投融資需求等內容與路演團隊熱烈交流。上海楊浦項目執行團隊表示,將聯合學會持續跟進路演項目后續轉化和產業化工作,及時提供專業化服務,助力項目落地產業化。
據悉,今年4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重大決策部署,中國科協決定打造“科創中國”工作品牌,并于5月30日第四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正式上線了“科創中國”平臺,全面啟動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科創中國”成為繼“科普中國”之后,中國科協全面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又一項重點品牌工作。上海市科協按照中國科協的總體部署,充分結合上海的優勢和特點,堅持合作發展、開放協同、資源整合的工作理念,組織學會、高校、園區、企業等進一步發揮創新主體功能,促進創新要素充分集聚,科技產業鏈不斷延伸,助推上海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入融合。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楊浦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22個“科創中國”試點城區之一,圍繞科技智庫、技術市場、國際交流實施試點工作。同時,上海市科協通過加強市區聯合聯動,聚焦徐匯區、長寧區、奉賢區、嘉定區、松江區等5個區的重點產業和園區,推進科技經濟融合試點培育工作。近期,上海市科協還將印發《關于貫徹落實中國科協服務科技經濟融合發展行動的實施意見》,通過構建精準化創新服務體系,推動專業化技術交易市場發展,打造國際化學術交流高地,探索“科創中國”的上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