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對橋梁進行維護(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重慶5月13日消息(記者陳鵬 通訊員陳洪勝)5月13日凌晨6時,重慶萬州長江二橋拆除了最后一道施工圍擋,恢復雙向四車道正常通行。這標志著國內首例大跨徑橋梁護欄整體更換的綜合性工程順利完工。

  透過雨霧朦朧的晨曦,經過精心涂裝后的萬州長江二橋鋼結構波形防撞護欄,高1.4米,實現人行道車行道有效分離,下部基礎為40厘米高、50厘米寬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堅固雄渾。據承擔工程施工的中交一公局三公司項目部經理譚利華介紹,防撞護欄等級為五級,可承受49噸貨車以60公里時速的撞擊,完全達到新建同等級別橋梁的防撞標準。

  于2004年9月建成通車的萬州長江二橋,歷經15年通行運營,現實條件下的防護功能,已無法充分滿足日益增長的交通運行需要和城市功能提升需求,橋梁防護功能的整體改造升級迫在眉睫。

工人對橋梁進行維護(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

  因橋制宜,精準施策。2019年10月,中交一公局三公司按照“南北共進、先引后主、左右對稱、荷載平衡”的原則,有序推進引橋、主橋“兩步走”施工模式。采取“量體裁衣”式施工法,分別確定“切割破除、定位植筋”等九大工序和“吊除道板、整體吊裝”等八大步驟。在國內首次較大規模采用“CRM”新型早強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為大橋夯基壘臺,植入“鋼筋鐵骨”。使用小風鎬、水磨鉆等小型機具,以解剖麻雀的方式展示“繡花功夫”,小心分解拆除原有橋面鋼筋混凝土,換上更加美觀輕便、穩固結實的鋼跳板。

  萬州區交通局大橋管理中心負責人介紹,在攻克新舊混凝土“融為一體”的施工難題上,施工人員在車行道的原有混凝土橋面上潛心鉆孔10萬多個,并及時注入國際上新研發出來的高性能植筋膠,隨后植入鋼筋,使新舊結構物深度融合成“命運共同體”。另外為防止施工過程中小型石塊、鋼鐵構件墜入江面,影響航道安全和污染長江水體,施工方設計使用了以軟防護理念為主的扣件式帆布兜。對可能掉落的硬物件應收盡收,實現“軟著陸”,圓滿實現全過程“零隱患、零事故、零傷亡”。

  據了解,大橋采取邊保通、邊推進的半封閉施工法,避免了萬州主城交通擁堵,有效緩解了城市交通壓力,整個施工期間為市民節約生活成本約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