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5月13日消息(記者陳鵬)市場機構調查顯示,當前,超過八成的外貿企業正遭遇著供應鏈擠壓和市場需求萎縮雙重沖擊。從提高出口退稅率、落實受疫情影響企業的稅費優惠政策、降低納稅信用貸款申請門檻等直接方式,到簡化退稅辦理流程、提速退稅審核到賬效率等服務舉措持續落地,重慶稅務部門一系列“組合拳”綜合發力,從多個維度助力穩住外貿基本盤,努力將疫情給外貿帶來的沖擊降到最低。

  重慶國際復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際復合)是重慶市大渡口區一家生產企業,有固定職工1600人,主要從事生產、銷售玻璃纖維系列產品及增強塑料產品等,出口業務占公司業務總量的四成。

  5月11日,國際復合通過出口退稅申報系統申報了出口退稅銷售額5900萬元,出口退稅620萬元。

  受益于《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關于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的公告》,國際復合此次出口退稅銷售額中有1160萬元的產品退稅率從10%提高到了13%,增加退稅近35萬元。

  “本次出口退稅率提高對我們是重大利好,企業主要產品都在受惠范圍內,大概占到總出口量的98%,預計全年為企業增加退稅1140萬元。”該公司財務人員李康志介紹,2-4月公司還享受疫情期間社保費用減免近890萬元,雖然目前整體外貿形勢不佳,但是公司產品質量過硬,大多是長期合作伙伴,銷量暫時沒有受到影響。

  據重慶市稅務局數據,1—4月全市3981戶次企業享受出口退稅41.55億元,為外貿企業充盈資金“血液”。

  而在疫情期間,重慶地區出口退稅服務推行“非接觸式”辦理,所有紙質資料暫不報送,先退稅,疫情后再補資料;6種需實地核查的出口退稅申請在限額內先退稅后核查,顯著提高了辦理效率。1—4月,全市外貿企業通過非接觸式方式辦理備案信息變更421筆,新增備案223戶,393戶企業暫免提供紙質資料。

  納稅信用同樣為外貿企業“活血送氧”。重慶邦洲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外貿企業,公司納稅信用等級為B級。受疫情影響,該公司下游企業的貨款不能及時到賬,購進的貨物又已經到達重慶碼頭,需要立馬報關,急需周轉資金,公司一時陷入困難。公司負責人謝濤得知納稅信用貸款后,向建設銀行申請貸款,成功得到銀行授信100萬元。謝濤介紹:“授信100萬元,表示有100萬的流動資金可以隨用隨取。我們立馬支取38萬用于支付貨款。”

  2020年1—4月,憑借納稅信用,重慶金融部門向包括外貿企業在內的數千家企業累計投放12878筆“銀稅互動”貸款,累計投放52.6億元,為中小企業引“活水”解“錢荒”。

  重慶市稅務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外貿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在增加,重慶稅務持續做好稅費減免、納稅信用增值運用、服務優化等系列舉措,通過組合拳綜合發力,幫助外貿企業承壓前行、渡過難關,助力穩住重慶市外貿基本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