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3月3日消息(記者陳鵬)來自重慶市經信委的數據統計,截至3月1日,在全市6435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開工率達到98.8%,其中汽車企業復產979家,占全行業98.5%,電子企業復產628家,占全行業98.3%,大數據智能化成為了推動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驅動力”。

  小康工業生產廠區,幾乎沒有直接生產操作的工人,在沖壓、焊裝、涂裝、總裝等生產車間,1000多臺智能機器人執行了生產工序,實現關鍵工序自動化和全時在線檢測。雖然目前返崗員工數量暫時只有總數的一半,但智能化生產線讓產品的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均得到保障,自企業復產以來,收到了不少訂單。

  重慶市經信委主任陳金山認為,兩年多來,智能化改造在全市汽車、電子等重點行業中加快推進,智能制造帶來的人員減少、效率提高、質量優化等生產特點,在疫情防控背景下,讓一大批完成智能化改造的企業在復工復產中顯現出優勢。

  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全市共實施1280個智能化改造項目,認定177個數字化車間和39個智能工廠,汽車、電子等智能化程度較高的產業,成為當前重慶市復工復產企業的多數。

  “這次疫情將深刻改變制造業發展方式,智能制造將成為更多企業的選擇,工業互聯網將被更多企業接受,5G技術應用將不斷深入。”陳金山表示,接下來,市經信委將加快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5G等普及應用,實現異地線上辦公、網絡化協同生產、設備遠程管理運維等,讓更多企業在實現降本提質增效的同時,轉變管理方式、生產方式和企業業態,提高應對疫情防控等緊急情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