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2月28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景曉芳)集中隔離點,一個人在本能上避之不及的地方。可在這座城市里,卻有一群人毅然選擇成為一座座臨時“孤島”上的首批“房客”。 在寧波奉化蕭王廟街道集中隔離點,就有這樣5個人,他們在服務“隔離者”的同時,自己也一同被隔離;他們從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到組建起溫暖的“臨時之家”;他們在這座不孤獨的“孤島”上,感受到了和煦的陽光和溫暖的春風……

  一群“不愛”回家的人

  從正月初二開始,來自奉化蕭王廟街道的民警汪炬波、衛生院護士汪燁、協輔警傅浩君、民兵葛平浩、機關干部王濤陸續成為了街道集中隔離點的第一批“房客”,他們的任務主要就是接收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人員以及來自高風險地區的返鄉人員,對其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并做好封閉管理、清潔消殺、服務保障等工作。

  2月2日,已經連續駐守10余個日夜、近240個小時的汪炬波,收到妻子親自送來的生活用品,以及14歲女兒寫的一封信。“爸爸,我從未讓你驕傲,你卻成為了我的驕傲,我的榜樣……”打開信后,他差點落淚。而面對就在眼前的妻子,汪炬波為了保證她的安全,只是遠遠地在3米之外敬禮致歉。

  護士汪燁原本只需兩天一輪值,但為了減少交叉感染的風險,1月28日輪值結束后,她向院領導申請,希望把集中隔離點值守任務全部交給她:“院里的同事都已連續奮戰10多天了,都很辛苦。我一個人在這,既能系統地了解他們的身體狀況,同時也能減少接觸者。”而她剛做完眼科手術的母親,為了不“拖累”女兒,“攆”著女兒盡快回去隔離點:“你早點過去,家里的事情不需要操心。”

  傅浩君是滕頭人,家離隔離點只有三五分鐘的步行距離,但盡管如此,疫情爆發后他就從未踏入過家門一步。這位“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現代“大禹”道出了其中的緣由:“一個是擔心自己會把病毒帶到家里去,另一個也是放心不下這個隔離點。”

  葛平浩是石橋頭村的網格長,從正月初二開始就走街串巷分發防疫宣傳單,主動參與卡點執勤,挨家挨戶上門排查。身為一名退伍軍人,平時話不多的他在網格交流群中發出迫切的呼喚:組織哪里需要,隨時召喚!2月1日,他再次領命到街道集中隔離點執勤。在這里,他每晚睡在大廳,主動肩負起夜班執勤的任務,至今也是一天未休。

  王濤是在2月10日報到集中隔離點的。他坦言,前一天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并沒有馬上答應。“因為父親剛去世,告訴母親這樣的安排怕她不同意。”王濤說,然而沒等他掛電話,母親卻說“去吧,人家武漢都要去,媽媽支持你!”過了一周后,街道書記收到王濤的“請命書”:“陳書記,我跟家里人商量好了,我堅持到疫情結束,不用換其他人來了。人員多流動也不好。請陳書記放心,一定圓滿完成任務!”

  2月20日,街道黨工委、辦事處領導專程帶著水果、零食等保障物資來到隔離點慰問,再次詢問大家是否需要換班。5個人相視一笑:“咱們都是一群‘不愛’回家的人!”

  “過了這一關,我們就是生死之交”

  隔離點有一本“隔離日記”,是王濤專門用來記錄每天發生的小故事。“寫這本日記的初衷就是想把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日后再翻看的時候,能想起這段美好的回憶。”王濤說。

  日記文字并不多,但每一頁都是真情實感。

  2月11日,多云。汪炬波同志對我的到來表示出極大的興奮;護士妹妹“依依”熱情可愛,一看到她就想給她做媒;民兵葛平波也是退伍軍人,話題都是關于部隊;輔警傅浩君是滕頭人,我看到他一直以滕頭人為驕傲。

  2月14日,情人節,晴。汪炬波同志今天送花去了,穩定的后方很重要啊!晚上,我也請了一個小時假,回家改善下伙食,能量滿滿回到了隔離區。“依依”依然沒有男朋友來看她,確定她是單身!

  2月18日,晴。等到街道領導指示,有疑似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到集中隔離點。我、汪炬波、“依依”大白兔三人組全副武裝、嚴陣以待。

  2月23日,晴。今天,發現一個神奇的事,民兵葛平浩和輔警傅浩君都是1982年3月1日出生。臨時組建的五人隊伍,居然有兩個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計劃給他們過一個集體生日。

  今天,小湯姐送來一個菠蘿蜜,汪炬波知道“依依”喜歡吃這個,剝了滿滿一盤。

  ……

  關于這座“孤島”的日記故事還未完待續,但愛定格在每一頁。

  5位平生幾乎素未謀面的普通人,因這次不普通的疫情相識,在共同的防疫崗位上互相配合、互相鼓勁,譜寫出一首疫情來襲之時的“溫馨協奏曲”。

  “過了這一關,我們就是生死之交。”王濤說,因為我們5個人算得上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也見證了生死相依的感動瞬間。

  “最開心的時候是在微信群‘踢’人”

  2月10日,考慮到隔離群眾待在客房中沒事做,護士汪燁提出建立被隔離者微信群的想法,得到了被隔離者的大力支持。自此,“溫馨居家群”成立了。

  每天,他們都在群里和被隔離者嘮嘮嗑,開展特別的“心理疏導”。因為這個群,彼此間心的距離拉得更近。

  有一名被隔離者是懷有三個月身孕的婦女,王濤立即聯系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對她進行全身檢查,汪燁則通過微信對她一對一關懷。

  “隔離點的群眾偶爾會有些特別的要求,比如點名要喝旺仔牛奶、吃旺旺餅干,我們也都會全部滿足。‘隔離不隔心嘛’,要讓他們感受到我們這就是一個大家庭。”外表看似大大咧咧的汪炬波,卻深藏著一顆細膩的心。

  據統計,蕭王廟街道隔離點累計收住37位房客,目前解除隔離28人。每接收一名,王濤都會把他拉入“溫馨居家群”,而每當14天觀察期滿解除隔離,為了保護被隔離者隱私,王濤就會從群里把這個人“踢”走。“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在微信群‘踢’人,因為這就說明我們成功讓這些房客安全度過了隔離期。”王濤說。

  迎來送往,繼續迎來送往。誰也不能確定明天會不會來“新客”,但對守護他們的“常駐房客”來說,目前仍無歸期……但每座城市幸好有他們,才讓這一座座“孤島”成為一個個希望的港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