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10月14日消息(記者雷愷)10月13日,以“城市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9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咸)國際論壇開幕。論壇聚焦城市高品質發展主題,用高層次、國際化的眼光和“頭腦風暴”為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凝識聚力。
高峰論壇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挪威著名經濟學家基德蘭德,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原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等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與會嘉賓圍繞城市高質量發展內涵進行深入交流,分享先進發展經驗,探討城市創新發展新路徑。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挪威著名經濟學家基德蘭德在演講中表示,從經濟學的領域來講,資本和勞動力會帶來產品和服務,但是生產中最重要的環節就是技術水平,這需要技術變革、生產方式、人工智能的發展創新。同時,金融體系的發展程度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初創型企業家和小企業更需要金融體系發揮作用,使經濟更具有持續的發展活力。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史育龍表示,西咸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實踐,對于廣大內陸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具有典型意義和示范價值。一批高校、科研單位、專業人才的引入和創新平臺的建設,為新區發展提供了強大創新動力。不斷強化科技研發和應用之間的轉化,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搭建產、學、研、投一體化生態體系,為發展新產業、形成新業態、建設新城市,匯聚起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副校長吳志強在演講中說,目前,人工智能新時代已經到來,它為智慧城市的發展提供助力。智慧城市不僅包括智慧醫療、就醫、就學和交通等,還應通過大數據集聚構建城市的“大腦”。我國數據量和大數據技術都已走到全世界前列,未來的智慧城市將深受AI的影響,城市是AI的最大集合場景,也正因如此,未來的城市規劃將深受人工智能的影響。
原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表示,西咸新區眾多文化遺產在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是有標志性的。西咸新區依托《詩經》這個重要文化載體,建設了與大眾文化生活緊密相連的詩經里小鎮。文化遺產是有活力的,文化的活力也是區域的生命力,它需要與人民群眾的生活相結合,有開放的態度,善于總結經驗,這樣我們的歷史文化遺產才能夠煥發新的活力。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李曉江說,未來城市的發展要面對發展主體、發展模式、發展邏輯、發展理念的四個變化。中國城市發展要健康,應該做好小尺度的發展單元,提升城市空間品質,要從追求經濟效益與利益最大化轉向社會公平正義,要從滿足增長物質主義轉向文化和生態價值的守護與創造。同時,還要重視城市空間組織方式與規劃設計的創新,讓人們能夠有溫度的生活。
隨后舉行了“規劃建設傳承與創新國際論壇”“第二屆北歐可持續城市發展(西咸)論壇”和“國家級新區創新發展論壇”3個專題論壇,參會嘉賓針對不同主題,發表了精彩主旨演講,并討論交流。
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咸)國際論壇由陜西省政府批準、西咸新區管委會主辦,致力于搭建中外政、學、商界人士交流與合作的平臺,面對區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探索城市創新發展路徑,傳播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為中國和世界城市發展凝聚共識、提供方案、貢獻智慧。首屆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西咸)國際論壇于2018年10月成功舉辦,發布了《西咸宣言》,揭牌成立中國(西咸)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研究院,形成了一批理論創新成果。
西咸新區作為全國首個以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肩負著打造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范例的國家使命。西咸新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項目拉動戰略,培育高新技術,發展高端產業,產業創新的活力不斷涌現。建成了西部科技創新港、硬科技小鎮等創新平臺,搭建了自貿區、臨空經濟示范區、中俄絲路創新園等開放平臺。先進制造、電子信息、臨空經濟、科技研發、文化旅游、總部經濟六大主導產業加速聚集,支撐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動能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