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湘西9月24日消息(記者堯遙)退耕還林是迄今為止湖南省最大的生態修復工程。記者從9月23日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召開的湖南省退耕還林20周年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2000年啟動退耕還林以來,湖南持續加快國土綠化進程,全省森林覆蓋率提高了6.1個百分點;荒山禿嶺、水土流失的現象得到明顯改觀;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區內,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
湖南省退耕還林20周年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在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舉行(央廣網記者 堯遙 攝)
20年來,湖南的退耕還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生態美、百姓富、產業旺、鄉村興。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為湖南構筑森林生態屏障發揮了重要作用,增加了地表植被覆蓋度,涵養了水源,減少了土壤侵蝕,提高了工程區防災、減災能力。根據國家林草局2018年發布的《2016年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監測國家報告》,湖南省退耕還林工程生態效益物質量為:涵養水源32.53億立方米/年、固土5321.86萬噸/年、固碳266.74萬噸/年、釋氧629.09萬噸/年、提供空氣負離子693.06×1022個/年、吸收污染物21.32萬噸/年、滯塵3490.43萬噸/年,生態價值為1051.35億元/年。
退耕還林工程還促進了湖南林區脫貧攻堅、群眾增收致富。湖南全省310萬退耕農戶累計獲得錢糧補助戶平7596元,人均2046元;湖南新一輪退耕還林涉及貧困鄉鎮920個、貧困行政村11909個、貧困退耕戶17940戶、貧困退耕人口59484人、貧困戶退耕面積66283畝;目前,已脫貧26307人。
湘西自治州是湖南省退耕還林工程的主戰場(央廣網記者 堯遙 攝)
通過推廣“林竹、林油、林藥、林果、林茶、林草、林旅”等經營模式,湖南營造經濟林120萬畝、油茶65萬畝、楠竹150萬畝、林下種草50萬畝、林藥85萬畝,林業經濟快速發展,森林旅游方興未艾,促進了林業產業發展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由于生態環境的改善,湖南調整了土地利用結構,改善了農業生產環境,促進了農業生產要素的轉移和集中,提高了復種指數和糧食單產。2018年湖南糧食總產量由2003年的488.5億斤增加到604.6億斤,增長23.8%。
在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和鄉村社會治理方面,退耕還林工程帶動了湖南270多萬個勞動力向種植養殖業和經商、運輸、加工業、勞務輸出轉移;并且改變了農村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減少了耕作人口,促進了農民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
湘西州退耕還林生態紀念碑(央廣網記者 堯遙 攝)
據介紹,下一步湖南將繼續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在鞏固現有退耕還林成果的基礎上,突出抓好陡坡耕地梯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嚴重污染耕地、嚴重石漠化耕地、易地扶貧搬遷騰退耕地以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耕地等退耕還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