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24日消息(記者劉天思 通訊員安蘇)從科學發現到本土滅絕,從漂泊海外到重返故里,從物種繁育到種群復壯……8月24日,第二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區開幕。大會上,國內首個室內外融合的生態博物館項目正式對外發布,全球首個麋鹿保護聯盟正式成立,“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大興區向張家口市贈送70頭麋鹿,“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出爐等一系列重磅內容,全面展現了野生動物保護中國樣板,繪制北京大興新國門生態藍圖。
國內首個室內外融合生態博物館落戶大興
為服務北京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麋鹿文化傳承傳播,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在大會現場共同發布了北京生態博物館項目。該博物館不僅是全國唯一一家以物種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教育為主題的專業化博物館,同時還將建設成為國內首個室內館、室外館相融合的新型生態博物館。
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根據現有濕地公園和麋鹿苑發展條件,因地制宜,通過室內陳設展示與室外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方式整體建設,將建筑物、植物園、動物園、水族館、戶外史跡等博物館形態完美融合。北京生態博物館還具有豐富的典藏內容,搜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現代博物館的七大功能在這里可以實現,形成館內有歷史、館外有未來的發展格局。
“未來這里將以麋鹿文化、皇家苑囿歷史文化遺產作為重要展示內容,全面展示中國和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就,呈現人類與自然良性互動的杰出實踐,將生態博物館打造成為北京文化新地標,塑造國家生態文明標桿。”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
全球首個麋鹿保護聯盟成立 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同步啟動
本次麋鹿大會上,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省林業局、英國烏邦寺、世界自然基金會6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麋鹿保護聯盟”,這是全球首個以麋鹿保護名義發起成立的聯盟。
該聯盟通過推動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國家公園建設,共同打造麋鹿國際品牌;進一步規范麋鹿保護、管理、利用的規程和法律準則,組織開展麋鹿保護國際合作,募集國內外麋鹿保護資金,強化項目落實;整合和推廣麋鹿研究與保護經驗,建立國際間麋鹿種群和科技交流機制,為麋鹿野生種群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態空間等措施,打造世界野生動物保護“中國樣本”。
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同步啟動運行,以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為平臺,通過對全國麋鹿遷地保護種群進行監測和關鍵技術研究,搭建起種群之間的交流機制,逐步建立起麋鹿保護的“中國網絡”,為麋鹿及其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提供數據和智慧支撐。
“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覽開展
8月24日,同期在麋鹿苑開展的還有《麋鹿東歸》主題展覽,分為麋鹿起源、文化淵源、科學發現、本土滅絕、海外流離、麋鹿東歸、種群復壯、生態大興八個單元,通過多層次圖文展板,互動造景,標本展陳和多媒體,首次向公眾系統展示了麋鹿文化在物種保護、生態建設、國際交流、民族命運等方面的豐富內涵。作為常設展,“麋鹿東歸”將長期在麋鹿苑免費面向公眾開放,未來電子版展覽也將同步上線,方便市民通過手機瀏覽展覽信息。
大興麋鹿牽手張家口
大興區積極推進京冀交流互促,值得一提,今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完成河北張家口放歸地的考察,選擇張家口作為麋鹿新棲息地,計劃向河北張家口洋河濕地贈送70只麋鹿,其中在本屆大會上首批贈送24只,共同推進永定上下游以鹿為媒、文脈相連。
麋鹿回歸34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分別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灤河上游、江西鄱陽湖等地直接輸送了520只麋鹿。截至目前,共建立了40個遷地保護種群,遷地保護種群數量達到2200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