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等發現世界最稀有哺乳動物之一比氏鼯鼠屬新物種(央廣網發 圖片由中科院動物研究所提供)
央廣網昆明7月25日消息(記者李健飛)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世界最稀有哺乳動物之一比氏鼯鼠屬新物種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云南高黎貢山獲得一號新物種標本。
比氏鼯鼠屬(Biswamoyopterus)是亞洲南部的特有屬,全世界曾僅記錄到2個物種。第一種印度比氏鼯鼠(B.biswasi)自印度學者Subhendu Saha 1981年根據一號采自印度東北部的標本描述后,就再也沒有被正式記錄到過。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其評定為極度瀕危;全球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將其列入25種“最想找到的‘失蹤’物種”。2013年老撾學者Daosavanh Sanamxay依據一號購自老撾中部市場的標本命名了第二個物種——老撾比氏鼯鼠(B.laoensis)。此前,全世界對比氏鼯鼠的了解僅來自于這兩號模式標本。
2018年3月,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權在整理研究所館藏鼯鼠標本時,意外發現了一號比氏鼯鼠標本。之后,由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山管護局科研人員組成的調查隊在高黎貢山又獲得一號比氏鼯鼠標本,并記錄到比氏鼯鼠野外活動的信息。在詳細比較已知比氏鼯鼠標本的皮張、顱骨和牙齒特征后,研究人員發現采集自高黎貢山的比氏鼯鼠標本應被確認為一個新物種。研究人員以發現地將之命名為高黎貢比氏鼯鼠(Biswamoyopterus gaoligongensis),并進行了詳細形態描記。該研究填補了印度比氏鼯鼠和老撾比氏鼯鼠分布區之間寬達1250km的空隙,暗示比氏鼯鼠的分布范圍遠比之前學界認為的廣闊,為比氏鼯鼠這一世界珍稀獸類的研究和保護提供了新的認識。
該項研究由中澳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相關成果于7月18日發表在動物分類學期刊ZooKeys上。昆明動物所博士生李權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員蔣學龍為文章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云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工程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