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6月12日消息(記者吳善陽)近日,上海銀保監局發布《2018年上海銀行業創新報告》,這是上海銀保監局連續第8年發布該報告。根據報告,2018年,上海銀行業金融機構自評自報的金融創新成果共565項。在“強監管、防風險”的監管態勢下,金融創新回歸銀行主業,創新成果呈現“金融科技引領、服務上海區位、輸血實體經濟、夯實系統架構”的特點。
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創新成果最多。數據顯示,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項目215個,占比38%。銀行金融科技創新發展戰略已逐步清晰,開放銀行發展方興未艾;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生物識別等金融科技為業務賦能,融合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升服務體驗;同時積極發展配套科技技術,為合規管理、流程優化、系統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策導向型創新成果顯著。數據顯示,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創新成果124個,占比為22%;支持國家重點發展領域創新成果87個,占比15%。上海銀行業將自身發展與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圍繞新的“三大任務”、推進上海“五個中心”建設、打響“四大品牌”,尤其是在上海自貿區建設、科創中心建設、支持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領域取得不少創新成果,助力上海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有力提升了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此外,創新成果中貸款類項目142個,占比25%,其中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類項目成為主要創新場景。上海銀行業緊跟國家政策導向,通過不斷豐富貸款類產品線,優化審批、抵質押、還貸等環節的創新措施,不斷加大信貸投放、擴大服務覆蓋面,切實提高普惠金融服務對象的金融可得性。
信息系統提升和優化創新為銀行業務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銀行業在信息系統方面創新成果69個,占比12%。各銀行通過硬件升級改造和軟件研發,不僅在業務前端營銷獲客、提升服務體驗上起到助推器作用,更幫助中后臺業務審批處理、流程控制、風險管控、業務運營等方面提質增效。
從未來發展看,銀行業創新須秉承理性健康原則,符合未來發展大勢、符合國家監管政策,契合銀行自身專業能力,與客戶需求、結構調整、精細化管理、風險防范、內部治理機制改革相結合,才能為行業的穩健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對上海銀行業而言,要深化創新驅動戰略,強化轉型、機遇和合規三大意識,服務上海“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借助上海區域資源優勢,重點支持自貿區建設、科創小微企業和服務民生等方向,借助金融科技創新這一重要手段,全面推進數字化布局,通過構建平臺化的商業生態環境,使“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逐步擴大經營生態圈輻射半徑。同時,也要發揮嚴監管時期下的合規經營效力,注重對合規控制能力、可疑交易甄別能力的創新性探索,發展有利于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有利于防范化解風險、有利于維護金融安全穩定的創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