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到處傾倒給環境造成污染的建筑垃圾,如今成了做磚頭的原材料(央廣網記者 曹美麗 攝)
央廣網寧波6月5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續大治 孫勇)垃圾無小事。小到餐廚垃圾,大到建筑垃圾,既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品質,又關系到能源的可持續問題。在寧波市海曙區,原本到處被人嫌棄、無處堆放的建筑垃圾突然成了致富源頭,一些企業在變廢為寶中獲利頗豐,但在享受高額利潤的同時,他們卻又遇到了“吃不飽”的難題,這是怎么回事?
“這些廢渣,原本是沒地方去的。車子拉到我們這里之后,進行粉碎,就可以實現資源化綜合利用……”在寧波市海曙區高橋鎮興發水泥廠,一車車從工地拉來的水泥管、水泥塊、塘渣等廢渣堆成了小山高。一輛挖土機慢慢鏟起廢渣,然后倒進一個裝有巨大漏斗的粉碎機內。不一會兒,這些大塊頭的垃圾就變成了粉末被吐了出來。水泥廠總經理袁紀波說,根據這些碎末的粗細程度,這些廢渣被做成保溫砂漿、灰土和灰磚,市場上很搶手。“一塊磚可以賣5毛錢,我們一年可以生產1500萬塊倒2000萬塊左右。”
用拆遷垃圾和裝修垃圾為原料做成的灰磚(央廣網記者 曹美麗 攝)
記者用手掂了掂灰磚,發現比平常見到的磚頭分量要重很多。袁紀波告訴我,這是因為原材料本身都是混凝土塊,標準高,所以做出來的磚頭品質更好。如今,這些灰磚已經被廣泛用于地下室、圍墻和馬路路基,銷量大好。
這些現成的建筑垃圾,替代了企業原先要購買的石粉、水泥等原材料,再轉身一變,就成了搶手的建筑材料,這讓水泥廠總經理袁紀波喜上眉頭。僅算磚頭一項,一年銷售額就可近千萬元。不過,在高興的同時,袁紀波還有一點煩心,那就是工廠設計年消納能力是50萬噸建筑垃圾,但現在實際消納只有30萬噸,而原因竟然是吃不飽。“我們現在還吃不飽。有的地方建筑垃圾沒地方去,而我們卻不夠,主要原因在于運輸問題。”
原來,為了防止建筑垃圾亂倒,各地區都有不成文的規定,原則上建筑垃圾只能消納本區域內的,跨區域運輸審批較難。
粉碎機吃進大塊的水泥塊,吐出粉末(央廣網記者 曹美麗 攝)
在寧波市海曙洞橋鎮辦了二十多年水泥廠的周存龍倒是不愁建筑垃圾來源。自從去年轉型開始做建筑垃圾回收利用后,附近的洞橋、龍觀、章水、古林等五個鄉鎮的建筑垃圾都倒在了他這里。周存龍既幫附近鄉鎮解決了建筑垃圾堆放的難題,還坐享幾乎零成本的高利潤。看見記者來采訪,他高興地拿出賬本,展示今年1月以來退稅的金額。原來,對于建筑垃圾回收企業,稅務部門按70%的比例每月退稅。
當然,涉足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周存龍收獲的還不僅僅如此。早些年,他要從別人手里購買石子和石粉用來做水泥的原材料,這幾年,原材料日益緊缺,價格還越來越高。去年下半年,他受區里產業引導啟發,開始用原先到處被人嫌棄的建筑垃圾來做原材料制磚。沒想到這一試,讓他發現了一片藍海。“成本低了,質量好了,利潤高了,環境也變好了。”
但是,周存龍也有他的期盼。現如今,廠里設備齊全,除了水泥樁,包含在建筑垃圾里的廢陶瓷魚缸、陶瓷馬桶、廢玻璃他都能處理成粉末,成為做磚的好材料。按理說,企業如果全部開足馬力,一天可以消化1000噸建筑垃圾,但由于場地有限,他們目前只能達到一半的產能。面對每天上門來要貨的客商,周存龍只能說聲抱歉,實在供不應求。
周存龍的心愿是:要是能再給我30畝土地,我的產量就能做得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