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昆明5月21消息(記者李健飛)聯合國發布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報告》顯示,1970年以來每個國家入侵的外來物種數量增加了約70%,外來物種入侵已成為過去50年對全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的因素之一。5月21日,云南省生態環境廳、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聯合發布迄今為止最全面、最準確、最權威的《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收錄441種4變種。作為我國生物多樣性大省和西南重要的生態屏障,受特殊的地理、地形、氣候等條件影響,云南已成為外來物種入侵的重災區。
云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高正文介紹,該《名錄》共記錄云南省外來入侵物種植物321種4變種、動物120種。分別為:
Ⅰ級惡性入侵類:有33種(植物31種,動物2種),如:紫莖澤蘭、飛機草、微甘菊、腫柄菊、鳳眼藍(水葫蘆)、褐云瑪瑙螺、小管福壽螺;
Ⅱ級嚴重入侵類:有82種(植物42種,動物40種),如:仙人掌、巴西含羞草、野茼蒿、美洲大蠊(蟑螂)、草地貪夜蛾、紅火蟻、克氏原螯蝦(小龍蝦)、大銀魚、牛蛙、紅耳龜;
Ⅲ級局部入侵類:有99種2變種(植物48種2變種,動物51種)如:山扁豆、牛茄子、北美車前、象草、雙穗雀稗、馬鈴薯塊莖蛾、米扁蟲、莫桑比克羅非魚、大鍔龜;
Ⅳ級一般入侵類:有68種(植物57種,動物11種),如:波斯菊、大麻、紫茉莉、西番蓮、苦苣菜、萬壽菊、咖啡豆象;
Ⅴ級有待觀察類:有159種2變種(植物143種2變種,動物16種),如:蕎麥、合歡草、鳳仙花、藍桉、灰喜鵲、麝鼠。
據調查,上述外來入侵物種,有一半來自于美洲、歐洲、熱帶亞洲、中亞、西亞及地中海地區、非洲、澳洲及國內其他省區,其中對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影響程度較大的惡性和嚴重入侵類有115種,占26.1%。外來物種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入侵:自然擴散,如紫莖澤蘭隨公路沿線擴散進入云南境內;無意引入,如美洲大蠊(蟑螂)隨進出口商品貿易帶入;有意引入,如馬纓丹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銀魚因水產養殖而引入。目前,主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以及綜合治理方法來防治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入侵物種:大薸(央廣網記者 李健飛 攝)
據透露,原產于美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預警的重要農業害蟲草地貪夜蛾近期在我國迅速擴散。2019年1月,我國云南德宏首次發現草地貪夜蛾;4月份后,隨著華南地區春玉米種植和天氣轉暖,在我國南方玉米區迅速擴散;截至5月8日,已有云南、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海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江西11個省(區)52個州(市)、230個縣(市、區)查見玉米受害,發生面積101.68萬畝。對此,農業農村部門正在及時開展加密監測預警,嚴格屬地防控。
外來入侵物種:法老小家蟻(央廣網記者 李健飛 攝)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長孫航認為,所有入侵物種可劃分為惡性入侵類、嚴重入侵類,局部入侵類、一般入侵類和有待觀察類5類。《名錄》作為云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信息,將在推動云南省生物多樣性監測、資源調查與合理利用,以及政府部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決策和管理等方面提供科學支撐。另外,本《名錄》作為我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為我國其他區域外來入侵物種名錄的編研提供經驗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