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4月26日消息(記者吳善陽)26日上午,為期三天的第十六屆上海教育博覽會“邁向2035的‘城市·職業·教育’”展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序幕。上海市副市長陳群出席開幕式。本屆教博會由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上海市教委指導,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首次聚焦職業教育、首次設立長三角展區,以“職業成才 匠心筑夢”為主題,生動展現上海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豐碩成果和邁向2035的美好前景。
有展示 更有研討
本屆教博會由6大展區——市級展區、職業教育對接“四大品牌”展區、應用型本科高校展區、各區職業教育展區、長三角職業教育聯盟展區、企業展區組成,展示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本市70%以上的中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16個區教育局和相關企業,共近100家單位參展。全市32個中職示范品牌專業、43個高職骨干專業將在現場進行集中展示。
展會期間,主辦方將為廣大觀眾呈獻3大主題論壇(“邁向2035的上海職業教育”高峰論壇、“德技兼修 蝶變成長”學生發展論壇、“新高考背景下的成才路徑與生涯規劃”論壇),2項主題活動(“了解自我 暢想未來”職業生涯咨詢輔導活動、“中華小當家 父母好幫手”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展示活動),20多堂特色專業精品課程,180余個職業體驗互動項目,以及20多場精彩的校園文化節目展演。
有體驗 更有學習
“匠心之門”是本屆教博會市級展區的主景觀,寓意“職業之門”和“生命之門”,讓每一個跨過它的人都能體會和感悟職業的神圣,激發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也昭示著已經架起的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歡迎人們的到來。現場,“匠心之門”吸引了諸多觀眾駐足停留。
走過“匠心之門”,許多人發現,服務“五大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率先構建區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上海探索,在市級展區得到了全景呈現。
圍繞對“職業與城市”“職業與教育”“職業與生活”“職業與文化”的系統思考,從世界到全國再到上海,從古代到近現代再到當代,主辦方利用空間的延展與時間的縱深,以近百張高清照片、幾十組數據和多部精心制作的視頻,全方位展示上海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大環境、大平臺和大格局。創新使用聲光電技術的《清明上河圖》百業生態觸摸屏,更將宋代的近40門職業,與現代職業作對應呈現,生動反映各行各業的前世今生,讓參觀者真切感受職業的古今變遷與傳承發展。
令學生們興奮不已的是,往年他們參加的“職業體驗日”活動被搬上了教博會。6大展區均組織了多場有趣的職業體驗活動,以此引導學生們了解職業教育、感受職業樂趣、展望職業前景、樹立職業理想,提高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尤其是職業教育對接“四大品牌”展區以“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為經緯,將上海各中高職院校職教品牌、特色專業建設成果的分享與職業體驗互動相結合,令體驗者深切感受到職業教育與城市發展、百姓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
首次“亮相”的長三角展區受到了眾多媒體的關注,江浙滬皖電子信息、文化創意等方面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在此區域作專題展出。
有手藝 更有文化
教博會也是展現上海職業教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豐碩成果的窗口。在上海展覽中心中央大廳的大舞臺上,來自上海中等職業學校“星光”管樂團、上海市舞蹈學校及上海市工商外國語學校等團體和學校的學生們,帶來了管弦樂、詩朗誦、舞蹈等精彩節目。《我和我的祖國》、《禮贊新中國 詩誦勞動美》、《種子》……一個個充滿藝術感染力的作品,正是上海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卓有成效的縮影。
此外,還有許多精彩的活動在展會首日開展。“德技兼修 蝶變成長”學生論壇邀請了6位由職業教育培養成才的優秀學生代表,共同探討多元成才之路,使觀眾看到了職業教育的道路寬廣、學子同樣能擁有出彩的人生;中國商飛有限公司、科大訊飛、喜馬拉雅FM等知名企業來到展會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長三角電子信息職業教育集團授牌儀式、上海市新技能培訓項目網絡視聽基地簽約儀式陸續舉行……諸多觀眾感言,豐富的內涵、專業的引領、創新的呈現,是教博會帶給他們最難忘的體驗。
據悉,第十六屆上海教育博覽會“邁向2035的‘教育·職業·城市’’”展于4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行。普通市民可通過線上預約門票或紙質門票免費入場參觀。教育博覽會網上預約門票和最新動態請持續關注“上海教育博覽會”微信公眾號(sheduexpo)。為方便市民參觀,主辦方專門設計制作了電子導覽系統,參觀者可通過該系統了解展會簡介、重要活動、特色路線,并參與互動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