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4月8日消息(記者雷愷)清明期間,陜西省內各博物館和對外開放文物保護單位提早安排部署,通過辦新展、公眾教育活動、延長閉館時間、清明公祭、尋親尋脈、民俗展演等400多場次獨具特色的文化活動,確保節日期間平穩有序,來自海內外336萬人走進陜西文博單位,賞美景,享文化大餐,慎終追遠。
據統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參觀人數達145392人次;陜西歷史博物館33511人次,同比增長42%;西安碑林博物館10726人次;黃帝陵接待觀眾15.5萬人次,同比增長7%;西安博物院6.2萬人次,同比增長69%;渭華起義紀念館8.9萬人次,鐘鼓樓博物館4.7萬人次,司馬遷墓祠紀念館18.5萬人次,延安革命紀念館4.2萬人次、同比增長10%;法門寺博物館4.5萬人次。
節日期間,陜西文博單位配合政府整體安排,以“守護精神標識 傳承華夏文脈”的責任擔當,開展了多項主題活動。黃帝陵“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張騫紀念館“(己亥年)祭祀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大典”、西安碑林博物館“清明祭初祖 文脈傳華夏”網絡主題活動、彬縣戊戌年公劉祭祀、白水戊戌谷雨祭祀倉頡、洋縣蔡倫紀念館“祭祀先賢蔡倫”、武侯墓紀念館祭祀武侯等祭祀活動和渭華起義紀念館、延安革命紀念館、西北局舊址、鳳凰山舊址、照金革命根據地紀念館等開展的烈士祭奠活動,讓人們通過宣讀告文、酹酒、灑掃、獻花、行禮及澆灌等儀式,表達對先賢的緬懷和敬仰,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精神,守護精神標識讓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節日期間,城固縣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西安市曲江絲路遺珍博物館“百代心顏——古代飾品展”、亮寶樓藝術博物館“己亥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第十二屆)海峽兩岸名家書畫展”等新展覽吸引廣大觀眾前來參觀。在玉華宮博物館,游客可憑“學習強國”APP積分享受景區門票優惠。
此外,為更好地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豐富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以陜西歷史博物館“忙趁春風放紙鳶”“繡羅衣裳迎春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清明射柳學寫秦小篆”、西安碑林博物館“箏約清明 共度上巳”、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歷史研學——走進青銅王國”、周原博物院“思時之敬 禮祭周原”、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百花染清明 紙鳶戲春風”、西安博物院“春風上巳天 桃瓣輕如翦”、漢中市博物館“紙鳶逐思憶清明”、乾陵博物館“春踏乾陵·憶清明”、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暖陽四月 古院尋根”等清明節、上巳節主題活動,通過節氣習俗講解、互動體驗等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更深入地了解中華傳統節日從自然到人文、從物質到精神的發展嬗變。
節日期間,以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古村落等帶動的鄉村游成為游客尋找鄉愁的一大亮點。以展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為核心的各類社區博物館、傳統古村落等都吸引不少近郊和回鄉觀眾前去參觀體驗,博物館里與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老物件勾起了大家“鄉愁”。
此外,春暖花開時節,踏春賞花也讓部分文物點人氣爆棚。陜南的油菜花節、青龍寺的櫻花節、渭北的梨花節、咸陽的風箏節等的舉辦都吸引了不少游客。青龍寺遺址博物館接待游客7萬人次、勉縣武侯墓武侯祠共接待觀眾6.5萬人次、鳳堰古梯田生態博物館接待觀眾2.3萬人次、青木川古鎮14.3萬人次,同比增長32%;黨家村6.7萬人次;華州區朝陽社區博物館、寶雞陳倉區西秦大隊博物館接待觀眾均數千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