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涌右支涌 通訊員供圖
央廣網廣州1月31日消息(記者鄭澍 通訊員趙雪峰 趙中華)“以前,這可是出了名的‘臭涌’,現在再也不是那時的模樣了!”對居住在深涌附近的陳佛佐來說,時下深涌與此前的樣子大不相同。一年內,深涌流域“改頭換面”,給居民帶來不少驚喜。
據了解,深涌流域(含主涌及支涌)位于廣州市天河區東部及黃埔區西部,北起長鵝頭和鐘嶺,南至珠江,西起大觀路及東環高速,東至茅崗立交,主要流經天河區黃村、珠吉、前進街,水系復雜,支涌眾多,河涌總長約22.2公里。其中,天河段有主涌、左支涌、右支涌、中支涌、三丫涌、宦溪涌、吉山涌、風水涌、大嶺涌9條大小河涌。
2018年以來,天河區委區政府、住建水務局、環保局、城管局等職能部門及沿岸主要街道共同協作、多管齊下、對癥下藥,通過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穩步推進深涌流域水環境治理工作。
整治后的小微水體 宦溪魚塘 通訊員供圖
據悉,目前,深涌流域4個城中村近39.6公里的核心管道已全部敷設完成,村內截污管已敷設66公里,流域內9條河涌涉及排污口整治的核心截污管網也已同步完成。
2018年,天河區進行地毯式排查綜合整治,包括“散亂污”場所整治、工業污染防治、禽畜養殖等農業面源污染整治、排水口整治、違法建設整治、小微水體整治等。據統計,先后共整治完成深涌流域“散亂污”2987家,共拆除違法建設138宗,拆除面積20341.55㎡,共整治完成排污口154個。
據了解,天河區還將高標準謀劃建設“碧道”。堅持研究與謀劃相結合、整體設計和試點先行相結合、試點工作與中小河流治理相結合、治理與建設相結合,在車陂涌、深涌打造“碧道”。
整治前的大嶺涌 通訊員供圖
整治后的大嶺涌 通訊員供圖
目前,天河區通過實施科學治水、系統治水,努力實現深涌流域“初見成效”的階段性治水目標并向“水清、流暢、岸綠、景美” 的目標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