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月23日消息(記者吳新偉)民營企業面臨哪些法律風險,如何防控?重慶市高級法院今發布《民營企業法律風險防控提示書》,從合同訂立到執行、從國際貿易到企業內部管理,詳列53個具體的風險點,這在全國高院尚屬首例。
記者在該《提示書》里看到,其中包括合同訂立與履行、知識產權、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勞動糾紛、企業內部管理等十個部分,民營企業所面臨的各個法律風險節點均有所涉及。
其中,僅知識產權一類就包含商標、商業秘密和著作權等三方面的風險點提示。《提示書》指,合同簽訂前對合作方技術能力審查不嚴、忽視防偽技術在注冊商標上的應用和維權手段單一等均是企業在商標上容易遭遇的法律風險點。
針對因員工離職等帶來的商業秘密保護問題,《提示書》指出,商業秘密案件因證據復雜、隱蔽,通常審理難度較大。公司員工負有對公司的忠實義務,可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其內容,包括對工作中接觸到的經營信息進行保密的義務。
重慶高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應加強對企業商標、發明、外觀設計、實用新型、著作權、商業秘密、專有技術、域名、商號等的保護。同時,也要避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行為,侵權人除可能面臨行政機關的行政處罰和權利人主張的民事賠償責任外,情節嚴重還需承擔刑事責任。
在消費者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提示書》指,部分民營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獲取了大量客戶的個人信息,但沒有充分意識到個人信息保護的重要性,并以此牟利。《刑法修正案(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行為作出詳細規定,民營企業在經營中要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避免踩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