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11月8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通訊員黃成鋒 印晨瑤)這兩天,新獲寧波市奉化區“金雁獎”的溪口錦溪村黨支部書記金忠芳一有空就往鄰近的桕坑村跑,為打造銀杏觀光園出謀劃策。老金說:“我領受了桕坑‘第一書記’之職,就得實實在在做好服務,促進兩村協同發展。”
前不久,寧波市奉化區首次從全區376個行政村(社區)黨組織書記中評選“金雁獎”,全區僅4人獲獎。3年一評的“金雁獎”含金量可不低,除了獎杯獎狀,還有實打實的物質獎勵——任職期間享受每年15萬元的“金雁津貼”。
說起金忠芳,村民們都喊他“香榧書記”。他剛上任時,村集體收入不足3萬元。上任后,他自費到外面考察,看中了香榧產業,全國每年香榧干果平均產量才2000多噸,市場缺口很大,錦溪村的自然環境也適合種植。
聽說要種香榧,大家直犯嘀咕:“真能賣那么貴?5年才能掛果,光砸錢沒產出啊。”為了消除大家的顧慮,金忠芳心一橫,和朋友借了幾十萬元,先把一片荒山改造成香榧林,這才帶動了100多戶農戶。采訪當天,記者跟著他爬上了海拔500多米的伏虎山頂,放眼望去,2000多畝香榧林郁郁蔥蔥,第一批種下的香榧已經掛果,每畝效益2000多元,今年村集體收入預計近20萬元。
獲得“金雁獎”的村(社)黨組織書記,都是在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聯系服務群眾等方面的佼佼者。15萬元的重獎也是奉化有史以來對村(社)“領頭雁”們最大的單筆獎勵,即使因換屆調整、身體健康等原因正常離任后,他們依然能享受到一次性最高不超過10萬元的“金雁年金”,力度為何這么大?
另一位“金雁獎”得主——奉化區岳林街道迎恩社區黨總支書記方平耀有著自己的看法。迎恩社區原本是個城中村,他剛接手時,群眾上訪多,窮得叮當響。上任后,他扎根社區,通過盤活集體資產翻了身,集體經濟突破千萬元大關。已經53歲的他不免擔心:等自己退休了,光靠一股熱情,還有沒有人愿意接過接力棒?
鄉村振興要靠“五級書記”一起抓,村(社)黨支部書記是最末一級,也是最關鍵的一級。奉化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去年,奉化對換屆后的村(社)“領頭雁”進行了“體檢”,其中“能人型”書記比例由上屆的53%提高到75%。但從整體來看,干部后備力量、個人素質等方面與鄉村振興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為此,奉化希望通過“金雁獎”評選,進一步激發基層干部干事創業的勁頭,為農村振興發展注入更多新鮮血液。
據了解,除了“金雁獎”,奉化還設立了“銀雁獎”,評選標準相似,獎勵額度有所不同。不過,不管“金雁”“銀雁”,一旦違反了黨紀等“紅線”,榮譽和獎勵一律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