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11月8日消息(記者吳新偉)重慶海關昨發布減少通關時間等16項舉措,助重慶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
這些舉措包括:大力推廣“一體化”通關、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推進跨部門聯合檢查作業、加大非侵入式查驗比例、持續壓縮口岸整體通關時間、實現7×24小時通關常態化、推動貨物進出口“提前申報”、實施貨物“先放后稅”稅收征管模式、推廣貨物“先放后檢”檢驗監管模式、實施生鮮蔬果產品“即到即放”作業、擴大稅費電子支付適用范圍、實行企業年報“多報合一”、實施“兩倉”信息化監管、支持口岸監管區“場外場”建設、支持重慶進口商品分銷體系建設、支持重慶智慧口岸建設。
重慶海關副關長孫偉介紹,這十六項舉措的發布,將有效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優化重慶各口岸營商環境。以大力推廣“一體化”通關為例,該項舉措實施后,一線進出口貨物實行企業在重慶屬地申報,貨物在口岸完成查驗放行作業,企業自主選擇境內運輸方式,降低運輸成本;而精簡進出口環節監管證件這一舉措,將需要在進出口環節驗核的監管證件由86種減至48種,除安全保密需要等特殊情況外,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完成全部證件的聯網,實現通關環節比對核查;實現7×24小時通關常態化舉措,則是依托“互聯網+海關”一體化網上辦事平臺,在重慶關區江北國際機場空運口岸貨物即到即查即放的基礎上,全面實行其余口岸7×24小時網上預約通關,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已放行貨物7×24小時進出區,跨境電商已放行包裹7×24小時自主出區。
重慶海關表示,通過這些舉措的實施,重慶口岸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有望進一步壓縮。孫偉介紹,去年,重慶口岸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分別是239小時和15.12小時。今年10月,重慶口岸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已分別壓縮至98.53小時和7.04小時,提前并超額完成壓縮三分之一的任務。計劃到2020年,重慶口岸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將在此基礎上再壓縮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