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9月1日消息 (記者許新霞)國務院第三十督查組進駐寧夏以來,以公開座談和單獨訪談等多種形式,傾聽寧夏企業、科研院所、高校、醫院等各行各業關于創新驅動的意見建議,聽到最多的聲音是期待國家對西部地區項目、人才、平臺等方面的政策性支持。
寧夏某醫院主任醫師表示,希望政府能在各個方面,尤其是在國家臨床對接層面上給予當地醫院更好的支持。他說,目前,有部分與醫院關系較好的國家臨床研究中心會跟醫院有所接觸。但大部分國家級的研究中心會因為寧夏是小省區,鮮有接觸。希望國家能在政策層面上,給予西部地區支持,促使國家臨床研究中心與西部醫療機構有效對接。尤其是一些西部與發達地區差距大,但又是西部地區人民高發的一些疾病臨床研究更是亟需支持,讓西部地區的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同時,穩定西部的醫療人才隊伍。
寧夏某著力于高新技術研發,并取得了一些重大技術突破的企業高級工程師表示,現在他所在的企業完全有能力承接國家的一些大項目里的部分產品研發和制造。諸如能源互聯網第一個并網的實驗裝置里的核心部件、和諧號動車、復興號動車里都有“寧夏制造”的影子,但這些項目總體都是其他大企業做不了時,層層“轉包”才有了寧夏企業的一席之地。他希望,科技部能在國家重大項目立項時,就給西部企業同樣的機會和渠道,實現與國家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科研項目的對接,這是對西部企業未來發展最大的支持。
寧夏某事業單位研究中心負責人表示,“沒有平臺,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是寧夏創新驅動路上最大的“攔路虎”。他說,西部的人才,特別是博士以上的人才大部分去了東部,留不住的主要原因一個是沒有好的平臺,第二就是待遇問題,像他自己所在的科研單位是一家事業單位,新招來的碩士研究生一月工資僅兩千多元,交完房租,剩下的錢連飯都吃不飽,怎么可能留住人才?
而作為高校科研人員,當科研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往往會被任命行政職務,但一旦有了行政職務,文山會海,各種報表又接踵而來,令人疲于應付,留給業務工作的時間非常有限,寧夏某高校教授呼吁督查組能否給國家反映,給科研人員“減負”,給科研機構“松綁”。
在督查組一行來到石嘴山市某大型央企調研科研人員創新驅動方面的意見建議時,科研人員普遍反映央企制度層面條條框框較多,具體到所在的單位在實行薪酬包干制度后,對技術人員的限制較多,現行獎勵政策設置不合理,不足以激發科研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創新驅動活力不足,希望加以合理調整。
督查組一行充分聽取了各方面意見建議,表示將整理上報有關部門,加以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