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橋梁水下振動臺臺陣波流耦合試驗現場效果圖
央廣網天津8月9日消息(記者王志勇 陳慶濱 通訊員趙暉)記者從天津大學獲悉,近日,我國地震工程領域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由國家發改委批復立項。該大科學裝置建成后,將成為目前世界最大、功能最強的重大工程抗震模擬研究設施,這對于保障土木、水利、海洋、交通等重大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從減少地震災害損失向減輕地震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該設施由天津大學牽頭在天津建設,也是迄今為止在天津建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大型水壩-庫水-巖體大型振動臺試驗效果圖
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的建設可望對我國工程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為確保重大工程安全發揮重要作用。伴隨著人類科技進步和日益增長的社會需求,高層建筑、跨海大橋、大型水利水電工程、超長隧道、海底管線、海上風電、海上平臺、大型核電等重大工程越來越多。這些重大工程的抗震安全對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提出了迫切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名譽所長謝禮立研究員指出,工程結構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發展受阻的最重要的原因,搞清工程結構的抗震薄弱環節,提升其抵御地震破壞的能力是最根本措施。
地震模擬振動臺是開展抗震模擬研究的有效試驗平臺。目前國內外已有的地震模擬振動臺由于規模較小或實驗功能單一(不能同時模擬地震與其它多種災害荷載的作用),已經不能滿足一旦地震時確保工程安全和正常服役的需要。天津大學牽頭建設的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將建設尺寸和載重量更大的地震模擬振動臺、能同時模擬地震與水下波流耦合作用的振動臺臺陣試驗裝置。該設施建成后,可大幅提升我國工程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和水平。
該裝置將建設在嶄新的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內,總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建設周期為5年。據項目首席科學家、天津大學校長鐘登華院士介紹,該設施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三大系統:地震工程模擬試驗系統、高性能計算與智能仿真系統、試驗配套與共享系統;該系統的建設涉及眾多領域和多學科交叉,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精密儀器科學、計算機科學、材料科學與工程、防災安全等多個學科領域。天津大學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術底蘊,學科門類齊全,科研實力雄厚,擁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豐富的科研設施建設管理經驗,可為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建設與運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大科學裝置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個國家的創新潛力。大型地震工程模擬研究設施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繼貴州天眼(FAST)、廣東散裂中子源、上海光源線站等之后的又一“國之重器”,建成后將對全世界開放,實行設施、數據、成果共享,可以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專家來這里共同工作,為科學技術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