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6月15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宋兵 凌樂云)經過一年多的內部運行,6月14日,由寧波市港航管理局與寧波航運交易所共同研發編制的“寧波港口指數”首次面向全球發布投入試運行。
“寧波港口指數”是全面評價港口行業景氣程度及港口企業經營情況的指標體系。
港航專業人士分析認為,基于大樣本量的代表性港口企業經營數據采集量化分析而成的“寧波港口指數”,不僅終結了港口往往僅以單一指標排名“論英雄”的歷史,而且有助于推動港口與產業運行、宏觀經濟之間的相關性研究,揭示港城互動關系的內在機理,為港城發展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參考價值。
“模糊”的港口價值
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推動下,港口成為與國際連接的重要節點,是區域加入經濟全球化和社會分工的基礎。
改革開放40年來的實踐,使港口對于城市發展的作用得到廣泛的認可,“港為城用,城以港興”,“要開放,先建港”是人們對于港口對區域和城市發展影響的總結。
但是長期以來,港口對城市發展的經濟貢獻價值和影響到哪個程度,卻鮮有人去深入分析。以寧波舟山港為例,2017年其成為全球首個吞吐量超“10億噸”的大港,連續9年位居世界第一。雖然貨物吞吐量大,但是寧波舟山港對地方經濟的帶動作用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與城市自身產業發展、與城市后方經濟腹地并沒有很好地聯動起來。
造成這種結果的因素固然很多,如高端港航服務領域還存在短板,浙江省港航管理局副局長林建亞分析指出,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對港口經濟缺乏專業分析、對自身競爭地位了解還不夠深入。”
事實上,測評港口對城市經濟增長的貢獻是一項挑戰,無論是理論與方法,還是指標與資料,均存在極大的難度。但是此項研究意義重大,對我國尤甚。
這是因為隨著中國新一輪的改革開放進程,全球各國之間的經濟來往、貿易聯系等將越來越密切,港口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將會更大。
作為海洋大國,我國港口城市眾多,發展空間很大,問題也很多。為有效地發展港口城市,建立高效的港口運行監測系統、研究預判港口運行發展趨勢、科學測評港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得格外重要和迫切。
大數據“嫁接”傳統港口產業的“果實”
2016年2月,寧波市港航管理局、寧波航運交易所合作建成寧波港口經濟監測分析平臺(下稱“平臺”)。平臺于當年8月成功運行并定期發布港口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運行一年多來,平臺用戶已涵蓋寧波、舟山、溫州、臺州、嘉興等地230余家港口企業,采集的數據可信度高、時效性強。
“寧波港口指數”正是基于平臺采集的樣本港口企業大數據編制而成,是反映港口發展水平,衡量市場當下景氣程度,體現從業人員信心、預測行業發展趨勢的一組綜合指數。由港口景氣指數(Ningbo Port Prosperity Index, NPPI)和港口企業信心指數(Ningbo Port Confidence Index, NPCI)兩大指數組成,并根據不同貨種碼頭裝卸工藝,發布集裝箱、干散貨、液散貨、件雜貨4個專業市場的分項指數。
據了解,目前國內外對港口領域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兩類:一類是采用港口吞吐量指標對港口進行排位,這亦是多年來國內外通行的做法,指標單一、操作簡單、結果直觀,并且容易將各方的關注點引向港口的“座次”上,利于媒體宣傳和受眾記憶;另一類是采用多角度的指標體系綜合評價港口情況,但由于所需要的各類企業原始經營數據難以獲得,且數據存在滯后性與不穩定性,指數編制過程中多采用主觀評價,缺少量化分析,呈現的結果與市場實際情況容易出現偏差。
而不同于航運業常見的價格指數,也不同于以往的唯港口吞吐量定輸贏,“寧波港口指數”通過直接采集上百家港口業樣本企業的生產、效益、效率、能耗等數據并進行量化分析,這些數據涉及國有、集體、合資、民營、港澳臺和外資6種經濟類型,涵蓋17個貨種大類。
“‘寧波港口指數’設計了多維度的港口運行指標評價體系,港口經濟監測分析平臺則保障了大量來自企業的原始樣本數據的及時高效獲取。”陳銘介紹說。
對此,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朱吉雙給予認可,“‘寧波港口指數’給社會用戶提供了更精準、更精細的參考。”
作為平臺的首批監測企業,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副總經理施俊林表示對“寧波港口指數”充滿期待,“希望它能夠幫助貨主碼頭把握當前市場走勢,也為碼頭的經營發展指明方向。”
依托穩定可靠的數據來源,“對港口發展水平進行量化評估和綜合研判,不僅可以把握港口業當前經營動態,及時發現經濟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預測港口業長期發展趨勢,提供港口間橫向比較的依據,為相關企業經營決策,為政府部門加強管理,為促進港城融合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參考價值。”林建亞說。
在寧波航運交易所總經理董善華看來,“‘寧波港口指數’實現了大數據與港口傳統產業的融合,是港口大數據分析、挖掘和應用的數字化創新。”
“寧波經驗”打造國際知名指數品牌
港口作為沿海城市的重要資源,其綜合實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城市、地區的戰略發展。目前,在全國推進海洋港口一體化發展和港口有序高效建設的背景下,作為核心資源和開放平臺,港口需要不斷加快結構轉型升級,才能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指數是軟實力的重要體現、話語權的體現。有港航界人士坦言,對一個全新的港口指數來說,有沒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能不能服務好行業發展,關鍵要看其能否真實、全面反映市場狀況,能否準確預測行業發展趨勢。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高愛穎認為,“寧波港口指數”的研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在國內外相關港口經濟監測方面處于先進水平,借助“交通強國”戰略的大好時機,會在業內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對此,董善華表示,“今后我們將持續提高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深度和廣度,切實提升指數的含金量。”
寧波市港航管理局局長葛更堅則希望,把“寧波港口指數”做成“百年老店”。他表示,今后要立足寧波、服務中國、面向全球,將“寧波港口指數”打造為國際知名的指數品牌,開啟港口經濟研究和趨勢預測的新航向,為港航物流業利用大數據實現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的融合,服務“數字一帶一路”提供“寧波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