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5月23日消息(記者夏震宇)記者從天津市河西區了解到,今年以來,河西區在該區范圍內全面開展了“人民調解在身邊、化解糾紛暖人心”專項活動,以傳承“楓橋經驗”,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更好地維護社會穩定。
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干部群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這一地方經驗,歷久彌新、充滿活力。為此,天津市河西區認真汲取“楓橋經驗”的精髓,以化解糾紛、維護和諧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開展專項活動,旨在持續鞏固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成果,全力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河西區各司法所、各人民調解委員會在做好常見性、多發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的基礎上,針對群眾關心的重點區域、重點領域以及多年積累、長期未得到解決的矛盾糾紛,集中排查調處,全力化解。
在專項活動中,各司法所認真指導街道、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大力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和調處。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每周組織人民調解員,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每月組織人民調解員,認真梳理矛盾糾紛隱患,及時掌握陳年積怨和新的糾紛苗頭,做到重點問題排查不漏項,重點人員排查不漏人,重點時段排查不放松。 各司法所精心指導街道、社區調委會有針對性地開展矛盾糾紛調解。對一般的矛盾糾紛,抓緊予以調解。對重大疑難復雜矛盾糾紛,對影響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和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以及有可能引發群體性上訪或轉化為刑事案件的社會矛盾糾紛,積極配合街道黨工委和有關部門及時疏導化解。在矛盾糾紛化解工作中,各司法所及街道、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糾紛,并整合律師、公證、法律援助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
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河西區司法局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組織、隊伍、業務和基礎設施等規范化建設,在今年的街道、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換屆過程中,加強培訓,鞏固街道、社區人民調解委員會規范化建設成果,做到各調解組織規范化建設全達。,并要求各司法所在活動中必須邊排查、邊化解,邊總結、邊提高,研究分析專項活動開展情況和人民調解工作中取得的成效、遇到的問題,提出推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在年底之前,以文字或微視頻方式總結專項活動的亮點。 在整個活動中,各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將把調處矛盾的過程,作為踐行黨的宗旨、服務群眾的過程,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把握新時代對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的新要求,認真總結人民調解工作典型經驗和做法,為廣大人民調解員提供可學習、可借鑒、可推廣的先進典型。進一步創新宣傳方式和途徑,組織各街道、各社區調委會積極開展人民調解先進事跡宣講活動,向社會充分展示河西區人民調解組織的職能作用發揮情況。 河西區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主動走基層,與社區人民調解員座談,了解居民群眾的心聲,同時運用視頻指揮系統這一現代科技信息技術, 打造便民利民新平臺。在司法所和街道社區糾紛隱患摸排工作的基礎上,開展局長視頻接訪,帶領律師、公證員有針對性地為特殊群體人員提供更加便捷的法律服務,從而實現矛盾糾紛預測預警預防,提高調解預見性、精準性。
在今后的工作中,天津市河西區還將逐步推進微信調解、網上調解、視頻調解等方式,讓調解更方便、更快捷,吸引更多的群眾選擇調解解決矛盾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