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4月26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鄭國順)記者從天津港獲悉,今年以來,天津港緊密圍繞“天津智港”建設,全面開啟“智慧港口”建設快進模式,全力助推天津港口岸優化營商環境跑出提質增效“加速度”。4月23日,天津港提前兩個多月全部完成所屬六家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一體化”切換,成為全國沿海港口率先實現集箱裝碼頭生產作業全過程集成化運營管理的港口企業。
2017年,天津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500萬標準箱,世界排名第十位;今年第一季度吞吐集裝箱突破360萬標箱,實現同比增長7.5%。 記者在位于天津港北疆港區的天津五洲國際集裝箱碼頭看到,進出閘口的集港車輛往來穿梭,與以往相比快了許多。司機魏師傅頗有感觸告訴記者:“以前要拿著裝箱單、設備交接單等一堆紙制單據進出碼頭現場,人工核對信息既耗時、又費力,如果遇到問題還要往返跑上多次。現在新的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與智能閘口形成了無縫對接后,僅需刷卡和輸入驗證碼即可快速通過,時間一般在40秒左右,比原來縮短了一半還多,真是太方便了!”
“新的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具備更強大的集成功能,能夠為各方提供更優的解決方案。”天津港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褚英雙表示,這就像是一個具有人工智能的“超級大腦”,通過與港區高速信息網絡、港口物聯網平臺、空間可視化信息系統等接入形成數據互聯互通,不僅能快速完成集裝箱船舶的智能配載,而且還可以對區域內各類港口機械進行動態的科學調配,實現了對六家集裝箱碼頭生產作業的統一指揮管理,大幅提升了整體作業效率。同時,該操作系統也為正在開展的碼頭及堆場自動化改造升級和無人駕駛電動集裝箱卡車水平運輸接入提供了良好的支持,下一步我們將在流程統一、數據集成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系統功能,為智慧港口提速增效貢獻力量。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自本月初,天津港集團公司在主動推行“上限封頂、總額控制,明碼標價、公開透明”的“一站式陽光價格”清單的同時,著力加強智能科技與港口業務深度融合,推動供應鏈上下游與港口環節跨界創新,有效推動了去繁就簡、流程再造,為天津港口岸通關效能大幅提升夯實了基礎。“從前我們辦理業務幾乎每天都要往港區跑,而現在只需坐在辦公室輕輕點擊鼠標,就能把原來需要半天時間的工作完成。”天津捷嘉物流有限公司業務員蘭杰算了一筆賬,按照2017年公司1萬余標準箱的業務量,僅相關成本就可節省近40萬元。
天津港信息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姜嘉旗告訴記者,為實現客戶“足不出戶”就可完成業務辦理,集裝箱碼頭一體化操作系統中研發了“網上營業廳”功能并投入使用,目前注冊用戶1400多家,用戶線上辦單量占比70%以上。隨著“集裝箱碼頭一體化操作系統”全部切換上線,客戶已經可以在“網上營業廳”24小時辦理6家碼頭的繳費、預約提箱、綜合查詢等業務。在便利化方面,網上營業廳未來將與港內相關堆場進行數據共享,貨主可以在網上營業廳同時結算碼頭和堆場的費用,直接去堆場提箱,做到一站式繳費。在無紙化方面,未來我們將打通與船代公司的數據共享,屆時客戶不再需要攜帶紙質單據,通過信息比對和客戶身份驗證,在提箱過程中可以取消紙質單據的交接過程,進一步提高作業效率,同時也順應低碳環保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