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3月21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王晶)我國大洋科考功勛船——“大洋一號”20日從青島起航,執行2018年綜合海試任務。
本次海試的主要目標是通過使用“大洋一號”船在東海、西太平洋、南海開展相關設備試驗,完成重大裝備海上驗收,推動“海龍”和“潛龍”系統的發展;同時為提高海上工作效率,統籌安排西馬里亞納海盆海洋調查、西太“雙十字”生態環境監測保護項目、深海多金屬結核采礦試驗工程項目等任務,實現“一船多用、一船多能”,有效提高綜合執行效率,夯實“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的技術基礎。
何為“綜合海試”?
不同于以往僅進行裝備試驗的單一化海試,本次“綜合海試”涵蓋了5項裝備海上試驗和3項科學調查在內的8項任務,具體為:①“海龍III”ROV及配套電動絞車的海上試驗,②“海龍11000”ROV第一階段的海上試驗,③“潛龍三號”AUV的海上試驗,④EM122船載多波束系統的標定,⑤國產超短基線定位系統基陣的標定,⑥西馬里亞納海盆海洋調查,⑦西太“雙十字”生態環境監測保護調查,⑧南海多金屬結核試采區選址與環境調查。
“蛟龍探海”之“雙龍出海”
“蛟龍探海”工程是我國“十三五”規劃中165個重大工程之一,也是海洋領域的四個重大工程之一,是全面規劃我國深海大洋事業的頂層設計。“蛟龍探海”工程中“三龍”(“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潛龍”系列無人無纜潛水器和“海龍”系列無人纜控潛水器)裝備體系是我國的深海重器,其中的“雙龍”——“潛龍”和“海龍”將參加本次海試,并在科學調查中大展身手。
據了解,本次海試共45天,其中海上工作時間42天,分A、B兩段執行。A段共23天,計劃為3月20日至4月11日,結束后停靠廈門進行人員輪換、設備驗收和上下船;B段共19天,計劃為4月15日至5月3日,結束后停靠青島進行設備驗收和下船。本次海試共有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18家單位共119人參加(包括后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