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貴陽3月4日消息(記者王珩 貴州臺記者汪汐)肩負全省人民重托,承載新時代光榮使命。今年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履職的第一年。這兩天,住黔全國人大代表們正在為匯聚百姓聲音和期待的議案、建議做最后的準備。
一張寫字臺,一個筆記本,一疊厚厚的建議表,已是晚上十二點,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業科學院外事處處長孟平紅還在書桌前,梳理議案建議。“第一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感到很激動,是一個榮譽,但是更是責任,要發揮我作為科技人員的作用,幫助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振興鄉村產業。”
貴州耕地面積少,土地破碎,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這次參會,和蔬菜打了半輩子交道的孟平紅代表帶來了“關于農業科技助推西部產業扶貧”的建議。孟平紅在30年的科研中,總結出了一套適應山區蔬菜種植的科研技術——蔬菜“321”高效種植技術,幫助貴州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好技術就要有好推廣,孟代表提出建議,希望將蔬菜“321”高效種植技術推廣到西部地區其它省份,助力西部的脫貧攻堅。“蔬菜‘321’就是通過我們的技術創新,探索出蔬菜畝產值分別達到3萬元、2萬元、1萬元的一些蔬菜新技術,跟我們貴州氣候類型相類似的地區都可以用這個技術,因為我們貴州低海拔100多米,高海拔2900多米。我們近幾年也在重慶、湖北宜昌試驗過我們這個技術,也取得成功。”
平時積累,最后發力。全國人大代表石慧芬是貴州省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致力于讓特殊孩子與健全孩子一同在藍天下成長。享受公平教育,一個都不能少,今年上會,石慧芬將目光聚焦在她最為熟悉的教育領域。“我想關注的就是特殊學生的就業問題,從我們學生畢業的情況來看,目前聽力障礙學生的話有烹飪、雕刻、從事一些美術方面的,智力障礙學生的話因為他們自身的各方面不協調,所以他們的就業是更大的問題。他們作為社會上的一份子,為了減輕這個社會的壓力和家庭的負擔吧,如果他們能自食其力的話,那肯定是更好的,也是我們特殊老師所希望的。 ”
為百姓致富尋找路徑,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興仁縣城南街道鷓鴣園村黨支部書記余必麗,帶著鄉親們的重托上會。開幕前,余必麗代表一直在自己的房間里修改著“將興仁水庫作為貴州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項目立項建設”的建議。“我們到村到戶去走訪、去調研,大家知道我要來開會了,都說你到北京開會一定要把我們的心聲帶到兩會上,我的建議一個是我們興仁的水庫建設,如果把這個項目建好了,不但是帶動我們全縣的經濟發展,還是我們黔西南州的整個經濟發展,效益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