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2月12日消息(記者曹美麗 杜金明 通訊員楊明 余文楷)春節前夕的四明湖畔,挖掘機的轟鳴和工人的忙碌驅散了冬日的嚴寒。位于革命老區寧波梁弄的四明湖濕地工程正在緊張施工。
梁弄鎮政府負責人說,濕地公園總面積約500畝,總投資2.9億元,分三期實施。根據規劃,工程將通過生態系統改造和景觀營造,形成生態保護與觀光相結合的濱水生態濕地公園。目前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開工建設,二期工程政策處理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梁弄工業重鎮、紅色旅游勝地的綠色發展大幕正徐徐拉開。而在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梁弄都被打上了“紅色勝地””“““ “燈具之鄉”的標簽。
抗日戰爭時期,梁弄是浙東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心,現為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素有“浙東延安”之稱。近年來,梁弄的紅色旅游做的有聲有色。當地政府先后投入資金1.5億元對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年接待游客達到50余萬人次。紅色旅游產業進一步壯大。同時,梁弄還是 “中國燈具之鄉”,全鎮有400多家燈具制造企業,去年產值突破20億元,燈具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歐美等國家和地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梁弄近年來逐步降低對工業經濟的依賴度,加快勞動力轉移,逐步優化產業經濟結構。
2017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55.98億元,比2002年增長285%;其中一產總收入2.10億元,比2002年增長163%;二產總收入38.66億元,比2002年增長197%;三產總收入15.22億元,比2002年增長1929%;三產業結構比由2002年的5.5:89.3:5.2調整為2017年的3.75:69.06:27.19。
梁弄鎮黨委書記何張輝說,調整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不是一件容易事,首先群眾這關就不好過。從傳統的工業經濟轉向旅游服務等第三產業,很多群眾都不理解。
“村民在工廠里工作,每個月都有3000—5000的工資收入,工業經濟規模降下來后,勢必會影響群眾的收入。” 何張輝說,綠色生態旅游業要有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要有技術支持,農家樂和民宿也有場地和數量的限制,農戶要想致富增收需要一個過程。不少群眾出現心理落差,一時間無法理解政府的工作,還需要慢慢引導。
梁弄在建的四明湖濕地項目,正體現了梁弄走綠色生態發展之路的決心。梁弄鎮鎮長諸仲玖說,為了建設濕地項目,他們對四明湖周邊的環境進行了整治,搬遷了20多家燈具企業。“我們首先考慮的是要保護四明湖水源地,更重要的是營造一個綠色、生態的大環境,吸引游客和投資者。” 諸仲玖認為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用良好的環境集聚人氣。一些機構投資建設的項目會形成示范效應,給當地群眾提供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