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遼陽2月5日消息(記者徐志強)記者從遼陽市政府獲悉,弓長嶺,因礦而興,也因礦而衰。上世紀80年代以來,鐵礦資源日漸枯竭,資源城市的矛盾凸顯。竭澤而漁的過度開采、單一的產業結構、企業包辦的社會模式,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009年,弓長嶺區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在國家政策扶持下,弓長嶺區步入全新的轉型之路,實現著從傳統資源城市向現代化生態城市的歷史跨越。
幾年來,弓長嶺區以旅游業為引領、改造升級傳統產業、發展接續產業的轉型藍圖逐步勾勒完善,“旅游立區”發展戰略得到深入實施。弓長嶺區先后爭取到國家資源轉型專項補助資金11.1億元。區委、區政府結合實際,提出了以解決礦山遺留問題改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為突破,以解決民生問題為基礎,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培育接續產業和調整產業結構為重點的轉型發展新理念,有的放矢地破解了四道難題。
首道難題,如何償還長期遺留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欠賬。橫跨全區19公里的交通“大動脈”西土線改擴建工程全線竣工,完成旅游快速路、“一事一議”村內道路、精準扶貧路、沈環線大中修等路網建設工程200.05公里。自來水改造工程取得重大突破,建成日供水能力5萬噸自來水凈水廠,困擾群眾多年的吃水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集中供熱一、二熱源廠全面竣工,實現了主城區和湯河溫泉產業園區的集中供熱。污水處理廠和管道燃氣工程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2008年以來,弓長嶺區累計完成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390.73公頃;累計關停、治理污染違排企業71戶,有效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同時,實施了大湯河濱水觀光帶、安土路綠化帶等一批重點綠化工程,實施了大湯河、小湯河、長嶺河等河道綜合治理工程,完成中小河道可治理長度的85%。
第二道難題,如何妥善解決與資源枯竭伴生的社會民生問題。深入實施棚戶區改造工程,集中改造拆遷棚戶區17.1萬平方米,14815名棚戶區居民住房條件得到有效改善,昔日的礦工棚變成美麗祥和的城區。扎實開展再就業工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鄉低保戶做到應保盡保,財政自費啟動了農民全員養老保險工程。教育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弓長嶺區成功列入全省首批“教育強區”和“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范區”行列。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全面提升,弓長嶺區全面實現城鄉醫療服務“六統一”,被評為全省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區和衛生應急綜合管理示范區。
第三道難題,如何發展接續產業和改造升級傳統產業。依托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溫泉旅游替代產業,精心打造了一批享譽全省、國內領先的溫泉旅游龍頭項目,綠色生態、高山冰雪、溫泉康健、鄉村民俗等特色旅游品牌名揚省內外。2008年以來,弓長嶺區相繼榮獲“中國溫泉之城”“中國生態旅游百強區”等稱號,2016年弓長嶺區被評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湯河鎮被確定為全國首批中國特色小鎮,旅游產業逐步成為接續替代產業。
第四道難題,如何破解制約轉型的體制機制障礙和思想束縛。面對轉型中的新問題、新矛盾,弓長嶺區運用改革創新的方法研究問題,穩步推進了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公用事業改革、公車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推動經濟社會全面轉型的長效驅動機制。同時,弓長嶺區把推動干部群眾思想觀念轉變放在突出位置,結合“五包五促”活動,在全區形成了務實、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
資源城市轉型為弓長嶺區注入了嶄新活力,激發了不竭動力,更注入了新的思想,描繪了美好藍圖。“十三五”期間,弓長嶺區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貫徹發展新理念,搶抓新一輪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機遇,以加快經濟發展和城市轉型為主線,培育壯大以溫泉旅游業為龍頭的接續替代產業,全面加強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逐步實現弓長嶺區經濟、社會全面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