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1月29日消息(記者劉海奎 唐磊)隨著新舊動能轉換戰略的不斷深入,山東作為經濟和人口大省,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旺盛,加快創新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培養符合新時代社會發展的應用型人才成為目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課題。
“企業在新舊動能轉換中,人才隊伍的建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保障。但目前我們與國際上先進的職業教育水平還存在很大差距”,“基礎職工的素質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執行力,所以對于基礎職工的職業教育培訓至關重要。”在今年的山東省兩會上,第十二屆山東省政協委員馮希寧提出了“創新職業教育體系,助力新舊動能轉換”的建議。
馮希寧在提案中提到,企業職工隊伍,是支撐保障企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力軍和重要基礎。但目前,山東的就業形勢依然十分復雜,轉型升級中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職工因自身素質跟不上改造舊能發展新能的趨勢以及在去產能中面臨被分流的可能導致失業風險加大,這就迫切需要對職工素質進行提升。這也是馮希寧倡議加快創新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原因。
加快創新職業教育體系需要政府、高校、行業協會及企業等多方的合作。學校作為人才的培訓基地,在職業教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目前,學校在職業教育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困難,“現階段學校并不是不想按照企業的需求去培養,很多時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現在的行業發展迅速,學校的老師無法像一線的工作者一樣對行業動態發展有那么及時準確的了解,并根據發展做出相應的應對”,即使想從一線的工作者中聘請老師來高校授課,實際上也是存在許多困難,“我曾經與一高校的負責人溝通,問他們為什么不從一線工作者中聘請老師來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授課。他表示,學校想聘請的人,其收入往往都很高,聘請不起。再者,這些企業在職人員也有自己的工作,在授課時間與工作時間上也存在一定沖突。”
采訪中,馮希寧也提到,目前學校欠缺的東西很多都是企業所具備的。企業既是人才的需求方,也是站在技術、模式等最前沿的機構,企業在職業人才培養中也能提供一些硬性和軟性條件。只有企業真正參與其中,加強與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合作,各自發揮自身特長,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才能真正形成適應新舊動能轉換需求的職業教育能力。
馮希寧同時介紹說,目前學校和企業之間是希望合作,但往往受制于一些客觀的條件,政府可以在體制機制創新上起到重要作用,逐步徹底打破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壁壘,讓企業和學校在職業教育,特別是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中能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無縫、平滑地對接。“這樣無論是師資的問題、經費的問題、培養方向的問題、實訓環境的問題、包括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決。這樣的人才隊伍培養體系在推動企業新舊動能轉換上可以發揮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