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10月28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夏震宇)27日,天津市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市規劃局、市統計局聯合發布《天津市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公報》。
此次普查以2015年6月30日為標準時點,首次取得了天津市全覆蓋、無縫隙、高精度、多要素的海量地理國情數據,由10個一級類、58個二級類和135個三級類共310萬個圖斑和要素構成,首次全面準確地摸清了天津市地理國情家底,所獲取的數據成果能夠全面反映天津市“山水林田湖”的基本面貌和“工商住環行”等重要功能單元及設施的空間分布,獲取了普查范圍內天津市陸地國土表面面積,掌握了各類地形地貌的分布,查清了天津地表覆蓋要素的類別、面積和空間分布,查清了鐵路與道路、水域、構筑物等地理國情要素的類別、數量、面積和長度等。
全面、真實、精細、系統是本次地理國情普查呈現的四大特點。一是對全市全部陸地國土實現無縫隙全覆蓋調查;二是遵循“所見即所得”原則,如實反映了客觀情況;三是選取了超過300個統計指標逐級匯總,普查最小圖斑對應實地面積為100平方米,精確表達了地理國情;四是在查清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空間分布狀況的基礎上,分析了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
記者了解到,地理國情普查將積極服務政府決策、行政管理、規劃編制。開展國家組織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地理國情監測(天津)、國家級新區空間格局變化監測(濱海新區)、全國地級以上城市及典型城市群空間格局變化監測和全國海岸開發利用變化監測(天津)等地理國情專題性監測項目。協助市發改委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試評價工作,協助市環保局開展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和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協助市國土房管局開展耕地保有量核查工作。協助市規劃局開展市內六區公共服務設施調查、建設用地、建成區變化監測。
下一步,領導小組將按照新修訂的《測繪法》賦予的新職責和天津市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的新任務,認真開展常態化地理國情監測工作,客觀揭示資源、生態、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等要素在地理空間上的內在關系,科學分析天津市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和發展潛力,為加快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更好地為服務國計民生貢獻力量。
據了解,2014年2月,天津市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全面啟動,普查投入1313名專業技術人員。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順利完成了國情普查的各項任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天津市集中時間最長、出動內外業人員最多、質檢頻次和要求最高、要素內容最全面的一次國情國力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