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年內增殖放流200余萬尾土著魚 呼吁民眾科學放生
央廣網拉薩8月29日消息(記者德慶白珍)2017年西藏自治區土著魚類增殖放流暨放生知識科普活動今天(29日)在拉薩河南岸舉行。
此次流放的土著魚類共有7種、5萬尾,這是西藏水產研究所年內組織開展的第六次增殖流放活動,共計放流西藏土著魚苗200余萬尾。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院長王志堅告訴記者,此次放流活動是西藏規模最大、組織最完備的一次漁業資源放流活動,目地在于宣傳和引導西藏民眾的科學放生。據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副院長王志堅介紹,西藏共有60、70種魚類,但因不科學放生,目前西藏水域外來的物種已經達到20多種,擠占了本地魚類的生存空間。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莊平在活動現場就哪些魚類可以放生?最好的放生季節是什么?如何放生成活率更高等問題進行了科普,并發布了拯救天魚熱線,通過這個熱線群眾可以免費得到放生魚苗。他說:“西藏人民的放生傳統很美好,說明他們重視生物資源的保護。但無序放生達不到我們放流的愿望,甚至會破壞生態平衡。”
西藏年內增殖放流200余萬尾土著魚 呼吁民眾科學放生
受特殊高原環境的影響,西藏特有魚類資源較為獨特、脆弱,表現為種群的高度單一性和一致性,他們生長緩慢、繁殖力低,使其對人類活動的干擾極其敏感,魚類資源一旦遭到破壞,將很難恢復。人類活動加劇和生物入侵等原因導致西藏土著魚類種群繁衍面臨嚴重挑戰,許多種類已經被列為瀕危種。
西藏年內增殖放流200余萬尾土著魚 呼吁民眾科學放生
據介紹,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水產科學研究所成立以來,聯合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完成了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調查,成功開展土著魚人工繁殖。西藏工廠化循環水繁育系統和養殖系統工程實現了零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