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8月23日消息(記者劉濤)8月23日,成都高新區對外發布“治水十條”,提出到2022年,全面建成“宜居水岸”城市,初步顯現“水潤天府”盛景。
成都高新區轄區內現有總長度約145公里的28條河道。根據近日出爐的《實施“成都高新區治水十條”推進重拳治水方案》,成都高新區將在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的基礎上,加大治理力度,維護好河湖“健康生命”,把這些河道水域轉化為實現綠色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珍貴資源。
如何讓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成都高新區大力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打造“海綿城市”。地下綜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供熱、給排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于一體,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和管理。它能夠避免城市道路反復開挖,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2017年起,成都高新區所有新建小區項目、市政道路項目以及公園綠地項目都將嚴格按照《成都市海綿城市建設專項設計文件編制規定及審查要點》要求進行設計、建設。同時,完善城市節水設施,加快供水管網改造,培育和發展節水技術服務體系,構建城市綜合排澇體系,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為最大程度保護城市的寶貴水資源,成都高新區將加快實施藍線規劃。按照制定的藍線規劃,成都高新區清查河道兩岸歷史存量違法用地情況,制定違法建筑拆除年度計劃,還將啟動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50%的河道整治項目,年內完成30%的河道整治項目,力爭到2019年,按照“海綿城市”理念全面建成中心城區“宜居水岸”工程;到2022年,全面建成“宜居水岸”城市。
成都高新區聚集了眾多集成電路、光電顯示、通信、生物醫藥等高技術制造業企業。針對高新西區、高新東區工業園區的生產用水治理,《方案》提出要加快雨污分流全覆蓋,推進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及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建設。今年內,工業聚集區將建成集中處理設施并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裝置。到2022年,實現工業園區的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的全面穩定運行。
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治水十條”,建設“宜居水岸”城市,是繼“花重錦官城”增花添彩工程、小街區規制等項目出爐后實施的又一重大公共空間環境景觀提升工程。在大力實施“治水十條”的同時,成都高新區還要重點解決大氣、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建立統籌城鄉的環境保護機制和環境治理體系,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為產業發展、民生保障構筑良好的生態本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