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成都7月22日消息(記者賈宜超)2017年上半年,四川全省各級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2151件,解決12002件,投訴解決率98.7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583萬元,其中因經營者有欺詐行為消費者獲得加倍賠償金額21.28萬元;全省各級消委組織接受消費者咨詢7.77萬人次,由消費者提供線索,消委組織移交有關監管部門實施行政處罰案件的金額為4.55萬元。
在2017年上半年的消費者投訴案件中,按投訴性質劃分:涉及質量問題方面的投訴案件5377件,占總量的44.25%;售后服務問題1601件,占13.18%;合同問題1375件,占11.32%;虛假宣傳問題581件,占4.78%;價格問題469件,占3.86%;安全問題300件,占2.47 %;假冒問題229件,占1.88 %;計量問題134件,占1.10%;人格尊嚴問題35件,占0.29%;其他問題2050件,占16.87%。
從統計數據來看,商品和服務的質量問題投訴量仍居總量第一位,這是消費者投訴的主要方面。與2016年同期相比,涉及合同性質和虛假宣傳的投訴比例上升幅度相對較大,分別提升了1.96和1.18個百分點。
2017年上半年,按商品大類投訴統計,家用電子電器類、交通工具類、服裝鞋帽類投訴量居前三位,這三大類商品也是近年來的投訴熱點。交通工具類、食品類、煙、酒和飲料類、醫藥及醫療用品類投訴與去年同期相比呈上升趨勢,而其余種類均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家用電子電器類的投訴不僅延續了一季度的下降趨勢,而且在商品大類投訴中下降幅度最大,家用電子電器類涉及消費群體廣泛,購買量大,引發消費糾紛的主要原因是商品質量問題。交通工具類投訴主要表現為質量和合同問題。服裝鞋帽類投訴集中在質量問題上,具體表現為:服裝色牢度差,清洗后掉色且衣物變形、衣服袖子長短不一、褲子起球等;鞋類商品“三包”期內出現開線、斷底,二次修理仍開膠,影響正常使用;定制的靴子穿著不合適等。服裝鞋帽類在消費者的日常消費中所占比重較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時,經營者往往將責任推到消費者身上,以人為造成為借口不予退換,因此產生糾紛的數量也較多。
2017年上半年,消費者在服務類投訴中,涉及生活社會、通信和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的投訴量位居前三。與2016年同期相比,除了通信服務類,生活、社會服務類,郵政業服務,文化娛樂體育服務,衛生保健服務,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銀行服務的投訴比例有小幅增長外,其余服務類別都呈現不同程度的下降。生活、社會服務類消費糾紛集中在服務的質量和合同方面,如餐飲、住宿服務和美容、美發等行業預付式消費成為投訴熱點,消費者反映主要問題是:消費者中止消費退款難;經營者擅自變更預付費(卡)合同條約,拒不履行之前辦卡時的約定等問題。電信服務類投訴的主要問題:資費不透明,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更改套餐業務,預存話費促銷活動解釋不清楚等。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類投訴主要問題體現在房屋裝修質量以及經營者在房屋裝修及物業服務合同上的違約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