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6月30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王燕)母乳是寶寶的最佳天然食糧,對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來說,母乳具有特殊的生物學作用。然而合肥市婦幼保健所的專家指出,對于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來說,單靠喝母乳,并不能滿足他們成長的需要,還需要在母乳中添加“母乳強化劑”。專家提醒,不恰當的母乳喂養方式和儲存方式,可能會讓“最佳天然食糧”的營養價值打折扣。
鄒寶寶,女,7月齡。在兒童體檢門診健康檢查,體重4.85 kg,身長58.3 cm,化驗檢查血紅蛋白74g/L。評價重度低體重和重度生長遲緩(校正月齡后中度低體重)、中度貧血 。醫生追問寶寶病史,發現該寶寶系孕30周,身長40cm,體重1350g的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生后一直堅持母乳喂養。
母乳喂養好處毋庸置疑,母乳對于早產兒具有特殊的生物學作用。世界衛生組織等積極倡導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進行人乳喂養,首選親生母親母乳,其次為捐贈人乳,以降低早產兒相關疾病的發生率。出院后母乳仍是早產兒首選喂養方式,并至少應持續母乳喂養至6月齡以上。
那么,在母乳喂養的情況下,孩子為什么會發生營養不良呢?對此,合肥市婦幼保健所的專家指出,因為早產兒攝入量的限制和人乳中蛋白質以及主要營養素含量隨泌乳時間的延長而逐漸減少,使早產兒難以達到理想的生長狀態,特別是極(超)低出生體重兒。對于胎齡小于34周,體重小于2000克的早產兒,需要采用人乳強化劑加入早產母乳或捐贈人乳可增加人乳中蛋白質、能量、礦物質和維生素的含量,確保其營養需求。
據了解,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也越來越多。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在嬰兒和兒童期是生長遲緩、感染性疾病和發育落后的高風險人群,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據統計,合肥市2016統計年度參加兒童保健的兒童中,早產兒的發生率為4.44%,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16.79%,合并早產、低出生體重兒的發生率為3.60%。
合肥市婦幼保健所的醫生表示,出院后科學的營養管理不僅關系到早產兒的體格生長,而且影響神經系統發育,與成年期慢性疾病相關。故加強早產、低出生體重兒出院后的喂養指導勢在必行,同時也是醫院、家長和社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