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四平6月23日消息(記者劉源源 四平臺記者吳爽 王一諾 朱峰)64歲的吉林省四平市葉赫鎮葉赫村六隊村民杜建華,是村里的貧困戶。妻子重度殘疾,沒有勞動能力,老杜也不能外出打工。多年來,就靠著育苗種菜維持家用。“精準扶貧”開展以來,老杜的生活在當地的幫扶、包保下有了起色。
在杜建華家的大棚里,頂著高溫和老杜一起收芹菜的,不是老杜的家人,而是四平市鐵東區經合局的工作人員。自從去年三月成為經合局包保的貧困戶后,貧困戶老杜就成了局長劉俊峰最惦記的人。從最初逢年過節送米、面、油,到平日電話詢問生活上的困難,劉俊峰琢磨著,要從老杜的種菜“手藝”入手幫他脫貧:“別光送這些米面油啊,這也是供一饑不能供百飽。輸血不如造血吧。我就跟他研究,我說種點啥呀?”
開春,杜建華種起了無公害芹菜,劉局長就開始為蔬菜銷路操起了心。經合局劉彥伯:“我局長就說發動咱全局,在微信朋友圈發動聚力各部,門然后幫他先預售一下”
說干就干,劉局長開始微信賣菜。他說“我們通過微信轉賬的方式,把錢收到我們自己的手里。然后我們跟老杜聯系,來了幾個人幫他收菜,捆菜,量菜,分放到各家各戶。”
綠色蔬菜很受歡迎,兩天時間,經合局就幫他賣了將近四百斤。老杜的生活有了希望:“經常來,每天每天的現狀他都知道。這樣的領導我認為這就是焦裕祿精神,我從心里是特別感謝。”劉俊峰局長說“貧困戶家庭,就是因地制宜,因事而異。扶貧是大事也是小事。大事是從國家的角度;從小事來做,從我們每個人能伸得出手去,發動更多的力量,能實實在在為貧困戶做一些工作,讓他這個自我造血這個功能越來越強大。
老杜見到記者也喜滋滋的說:“現在,我不但要脫貧,我還要致富,而且要帶動周邊群眾致富。”